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天衍魔仙> 第315章 批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5章 批言 (1 / 2)

趙嬸看了二人一眼,說道:“你們是兄妹?怎麼長得一點都不像啊?”

這時吳謙也支支吾吾起來:“是不是很像,那是因為...那是因為我們...”

“因為我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妹。”水桃抬起頭說道。吳謙轉頭看著水桃,似乎有點不相信這是水桃說的話。水桃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去,吳謙也把頭埋了起來,趙嬸見這倆人都把頭埋了起來,笑了笑,說道:“好了,我不問了,我給老頭子煎藥去了。”

這時水桃站起來,說道:“趙嬸,你煎什麼藥?我幫你!”

趙嬸說道:“老頭子中風還沒好徹底,我每天都得給他煎藜蘆,你要幫就來吧!”水桃點點頭,便跟著趙嬸進屋了,留下吳謙一個人在那裡埋著頭!也不知是想起陳君梅心中難過,還是不敢面對水桃。

陳君梅的病也好了,彷彿這病是二人對這感情的最後一次悼念,從此以後彼此開始新的人生。病好了之後陳君梅雖然話還是很少,但至少不再一言不發了。柳懷永等人又重新啟程,往東方而去。劉半仙似乎與柳懷永也是頗為投機,邀請其一起通行,劉半仙也欣然答應。

又行了幾日,馬車進入洛州,洛州極為貧瘠,柳懷永等人一連行走三日,居然沒有遇見一個集鎮,吃住都在馬車之上,著實讓眾人有些情緒低落,這一晚,眾人又是在野外安營紮寨,吃過乾糧,柳懷永閒來無事,對著劉半仙說道:“老先生,反正也無事可做,給我算上一卦,卜個吉凶!”

劉半仙笑了笑,說道:“好啊!”眾人一聽,也來了興趣,紛紛圍坐在二人身旁。

只見劉半仙從懷中摸出一樣東西,這東西用白布包裹著,劉半仙將此物小心地放在地上,然後解開白布,卻見白布裡面還有一層黃布包裹,劉半仙又將黃布開啟,眾人這才看清楚,裡面包裹著的,是一個烏龜殼,龜殼紋路清晰,黝黑髮亮,看得出劉半仙經常把玩此物,劉半仙將龜殼拿起,從龜殼中倒出三枚銅錢,只見銅錢中間有個孔,外圓內方,一面還有五銖兩個字,另一面則什麼都沒有,劉半仙將龜殼和五銖錢工整地放在黃布之上,然後叫柳懷永取來水囊,倒水洗手,手洗完之後,便雙手合十,眼睛微閉,面色十分虔誠,口中還唸唸有詞:“背甲為天,腹甲為地,外圓內方,內含乾坤,解我桎梏,賜我通靈。”

唸完之後,劉半仙睜開雙眼,說道:“好了,我們開始了!”

柳懷永點了點頭,劉半仙便將三枚五銖錢放入龜殼之中,然後搖晃了幾下,再將五銖錢倒了出來,三枚銅錢均是沒有字的那面在上,劉半仙看了一眼銅錢,嘴中說了一句“初六”,便又將銅錢裝入龜殼之中,要了幾下,又倒出來,第二次還是三個銅錢均是沒有字的那面在上,劉半仙又說了一句“六二,”如此反覆,第三次是三個銅錢均是有字的在上面,劉半仙說了一句“九三,”第四次三個銅錢均是沒有字的在上,劉半仙說了一句“六四...”

這時,劉半仙眉頭一皺,但還是繼續,到了第五次則是三個銅錢均是有字的在上面,劉半仙說了一句“九五”之後面色便開始凝重起來,他將銅錢裝入龜殼之後,猶疑了一下,然後又搖了起來,這時這次搖了的時間明顯長了很多,搖完了之後,停了一會兒,劉半仙才將銅錢倒了出來,然而這次是三個銅錢均是沒有字的那面在上,劉半仙見狀,臉色明顯有些驚訝,只見他看了一會銅錢,嘴中才緩緩說了一句“上六。”然後又開始閉目沉思起來,柳懷永似乎也看出了劉半仙的異樣,心中不免郵一絲著急,只是強忍著不敢打擾劉半仙。

過了一會兒,劉半仙像想到什麼一般,突然睜開眼睛,對著柳懷永問道:“你是什麼時候出生?”

這突然的一問把眾人都嚇了一跳,柳懷永盯著劉半仙看了一會,才把自己的生辰八字說了出來,劉半仙聽完之後,又閉上了眼睛,這次卻是掐指算了起來,口中又開始唸唸有詞,這次劉半仙聲音又小又快,眾人完全聽不清他再念些什麼。

過了一會兒,劉半仙才緩緩睜開眼睛,柳懷永迫不及待地問道:“老先生,這卦象到底說了什麼?你快說給我聽一下。”

劉半仙捋了捋鬍子,似乎是在整理思緒,過了一會兒他才說道:“這卦名叫水山蹇,是...下下卦!”劉半仙停頓了一下,最終還是說了出來。

“什麼?!下下卦!”如萱聽到此言,一聲驚呼,人也不安起來!

柳懷永將手放在如萱的肩上拍了一下,說道:“不要急,我們先仔細聽下老先生的卦象,老先生能算得出,自然也能解得掉!”如萱聽到此言,心中才安穩了許多。

劉半仙繼續說道:“此卦為異卦相疊。上卦為坎,坎為水;下卦為艮,艮為山。山上有水,山石嶙峋,水流曲折,山高水險,行路艱難,所以卦名曰蹇。”

柳懷永聽完卦象,脫口而出說道:“行路艱難?”

劉半仙點了點頭,說道:”你們是不是打算一直往東走?“

柳懷永點了點頭,劉半仙便繼續說道:“蹇卦辭說:利於西南行,不利於東北行,西南為坤方,坤為地,地平坦,西南之行是行於正道,而東北為艮方,艮為山,山險峻,東北之行則困窮不通。”

柳懷永又問道:“那敢問老先生,此卦何解?”

劉半仙說道:“《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智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