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 不當問 (1 / 3)

時局變換,人心叵測。

董厥此時的處境有點像當年爭奪大權不得的魏延,內心不想入京為政敵所害,已經萌生出了擁兵自重的野心來。

但就跟魏延當時想要奪權那樣,除了有個政敵楊儀的存在,其他的將校姜維、王平、馬岱等都不見得會支援他,反而是偏向擁有道德大義的楊儀。

而一旁的心腹幕僚則建議董厥狠下心來,乾脆找個由頭召集軍中將校軍議,然後把那些不服從董厥一道上書自請留鎮北境戍邊的都軟禁起來,或者乾脆當場就把那幾個挑頭反對的人物給殺掉,肯定把擁兵自重這樁事情給坐實了。

但董厥思來想去,還是覺得不妥,自己接手北境大軍軍權差不多一年時間,人心初定,但恩信未著,這種現場動刀子要求兵將立馬錶態的行為太過兇險,更何況此時的軍中還是以姜維舊部兵馬居多的。

一個處置不當,只怕軍隊立馬就譁變了,先有驕兵悍將殺向自己的中軍大帳。

但心腹幕僚明顯不同意董厥這種瞻前顧後的想法,在這個緊要關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某種程度上比董厥還要著急。

“行動再兇險也比坐以待斃要好,主公不妨想一想,那諸葛瞻、黃皓、張紹、閻宇等等都相繼身死,若是放棄軍權孤身入京,只怕下一個就是到你了。”

“此時聚攏人心、擁兵自重,若成了,就可以與巴東、南中呼應起來,向成都的朝廷施壓,逼迫朝中讓步乃至於那姜維下臺。”

“就算不成,大不了放開關隘,舉漢中之地投降魏國,如那張魯一般,也不失封侯之位。”

聽到說投降魏國,董厥眉頭不由皺了一皺,他是諸葛丞相時期的故吏,雖然漸漸的也接受了蜀漢偏安一隅的現狀,但“漢、賊不兩立”的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動搖,讓他去投降敵國曹魏,內心還是有很大膈應的。

只是他也沒有出口呵斥自家的心腹幕僚,因為事情走到了這一步,若是真的擁兵自重失敗,有姜家人的刀兵在側,說不得投降魏國也是自己最後退路了。

他轉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去,抓起面前的詔書看了幾眼又扔了回去,想了想才慢慢說道:

“先前已先派人堵住關城道,不可讓姜家那假子帶人到漢中來蠱惑人心。眼下還是先設宴試探一下軍中眾人的心思吧,我等直接動手終究還是太冒險了,若是萬一有一人在營中失了手,這偌大軍營立即就成了我等的葬身之地了。”

···

關城外。

天光放亮,跟隨姜紹北上漢中計程車卒從附近民居換了些秸稈,又摻了些黑豆餵了馬,然後才回到什伍之中準備進食。

姜紹和侯大目、李毅、何攀、姜由基幾人圍坐在簡陋的營地裡,各自吃了些乾糧,喝了幾口溫湯。姜紹隨意在身上擦了擦手,就派姜由基叫上幾個騎兵,準備一同去關城下叫開關門。

那侯大目卻並不起身,拿起一根樹枝扒了扒夜裡篝火留下的灰,嘴裡嘀咕著說道:

“這關城的守軍從昨日開始就一直在找藉口搪塞,說了半天就是不肯開啟關門放我等北上前往漢中,某看怕是軍中有人早就想好了要擁兵自重,所以才不敢放我等進去,將軍你自去與那些守關的小卒分說,又有何用?”

一旁的李毅本也要跟著起身,見他口無遮攔,伸手戳了戳他,皺眉說道:

“你休要胡言亂語,這北境的兵馬,那都是漢家的將士,難道還能夠跟張魯那等米賊一樣,斷絕道路,割據漢中不成,就算有人想要推脫,也就是拖延一下而已,哪又來什麼擁兵自重。”

“難道不是麼——”侯大目也一下子跳了起來,瞪大了眼睛,但旋即又刻意壓低聲音道:

“你這廝不說不想,難道那漢中的奢遮人物就能夠不做歹事了不成。我等身奉王命緊趕慢趕,一路上哪處城邑亭舍不是俯首帖耳的,偏偏到了這關城,就是鐵打的不開門,這日說閉關捕盜,明日說路途不靖,我看若不調集兵馬叩關,那董厥壓根就不想下令開門納我等入城了。”

他昨日在那關城下碰了一鼻子灰,一肚子的怨氣,氣的昨夜都沒怎麼睡。

本來人家開開心心準備返回軍中與那些老人、舊部顯擺一下,證明自己當初放棄晉升、南下跟隨姜紹這決定的正確性的,沒成想到他們的人馬連關城都進不去,被迫在關城外扎個臨時營地,風餐露宿了一晚上。

按照他的想法,這關城的守軍是接到了董厥的密令,鐵了心不想開啟關城納他們進去了,不如回去召集了大股兵馬北上,直接叩關打進去算了,免得再去受那些城頭上守城小卒的窩囊氣。

“侯大目,閉上你的臭嘴,再敢開口亂說話就罰你把這面前的灰都吃到肚子裡去。既不去關城就給某在營地裡好好待著,約束士卒不得擅自出營,更不得吃飽飯就去田間禍害農家婦女,看脫了人馬就唯你是問。”

剛剛上馬的姜紹聽到侯大目在發牢騷,頓時開口罵了幾句,見他縮了縮腦袋不敢再胡言,這才甩了甩馬鞭,策馬帶著何攀、姜由基等人馬出了營地往關城方向去了。

路上,一旁策馬跟隨的何攀欲言又止,姜紹見了他這副模樣,扯了扯嘴角。

“你也有話要說?”

“將軍明鑑,大目雖然平日裡愛說些胡話,但利害關鍵還是分得清的,這關城守軍若是受了軍中密令,只怕再多周旋也是不肯開啟關門的。”

“這些情況某也都知道,他若有腦子,就不該剛剛那麼說,調集兵馬來打進關去,這話也是他能亂說的麼,朝中的情況就那樣,哪還能經得起掰扯。”

“那我等總該派人回去,將關城此地的情況告於朝中知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