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室。
面前案几上,擺著十幾封信件。
都是這一個月,佈於前方的細作、探馬,快馬加鞭送過來的。
拿起面前的信件,呂布再次觀看。
雖然以他晉升大宗師後,那已可過目不忘的記憶力,裡面的內容早已在胸中,但時時閱之,卻能更清晰把握局勢。
信中,描述的是董卓揮軍增援虎牢關後,雙方交戰的一切細節。
剛開始,自持西涼軍猛將眾多,士卒強悍,董卓並不畏懼,和諸侯聯軍接連交戰。
第一日,聯軍方面,有河內名將方悅叫陣,董卓一方,悍將樊稠拍馬出戰。
雙方交手五十合不分勝負,以平局收場。
隨後,韓馥麾下名將穆順繼續叫陣。
這一次,董卓一方,出戰的乃大將張濟。
穆順,這個原本時空被呂布一戟刺死的名將,在和張濟交手十餘合後,被一槍刺於馬下。
有北海太守孔融麾下猛將武安國,見狀大怒,拍馬揮捶而出。
十合不到,張濟便不敵敗走。
武安國緊追不捨,卻惹出張濟之侄張繡出陣救援。
和華雄一樣,張繡也受到過呂布指點,武藝大進,但限於天資,時間又短,目前尚未突破宗師境界。
而武安國猛不可言,一雙大錘威猛無濤,僅僅三十合,張繡便招架不住,只得撥馬回城。
武安國自然尾隨追殺。
華雄和張繡,因為一同向呂布請教武功的緣故,二人向來交好。
見張繡危險,便提刀上馬,出城殺來。
三十合不到,武安國不敵,掉轉馬頭,向後方逃去。
盟軍方向,有河北名將張郃,挺槍拍馬而出,迎上華雄。
二人大戰,交手五十合後,張郃自忖不敵,撥馬敗走。
顏良和張郃同為袁紹帳下,二者榮辱與共,見狀,立刻出陣。
兩軍陣前,華雄和顏良再度大戰,五十合後,不分勝負。
此時,天色已晚,董卓擔心華雄久戰有失,於是下令鳴金收兵。
一日激戰結束。
翌日。
盟軍繼續挑戰。
或許是袁紹,孔融,韓馥等人做出了表率。
尤其是袁紹,麾下大將派出不少,展現出了盟主的威嚴和實力。
所以,這一次,眾諸侯再不藏著掩著,許多後世耳聞目詳的名將,紛紛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