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日。
劉德驊準時到達。
“休息一天。”韓文顥說道:“明天通知媒體,舉行開機儀式。”
劉德驊點頭。
很配合。
一部電影的曝光度,切實關係著票房。
他也很清楚,2000萬的片酬請他,一方面是因為演技,另一方面就是為了他的人氣和熱度。
韓文顥立刻安排了下去,通知運營團隊去運作,砸錢儘可能的邀約更多的媒體和電視臺。
該說不說。
這種情況下,劉德驊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
如果沒有劉德驊這個大牌的熱度,即便是砸錢,很多的媒體和電視臺也只會是興趣缺缺。
要多砸很多錢也不一定請得動。
畢竟,沒熱度,沒看點,無論各個媒體和電視臺,都是需要熱度和流量。
如果有足夠的熱度,不給錢都會有,大批的媒體和電視臺往上湊。
只不過,拍電影這種事,真的算不上什麼有熱度的新鮮事。
唯一的也就是劉德驊這個噱頭了…
如果再有一點的就是,寧耗和劉德驊的合作。
寧耗也算是有那麼一點點熱度。
第2天。
各路電視臺,媒體記者到達。
最重量級的是CC電影頻道,電影快訊專欄的採訪組。
為了電影快訊一分鐘的鏡頭,運營部砸出了50萬。
另外就是電影報砸出了10萬塊。
其他的地方電視臺和自媒體記者,就不需要砸錢了。
他們是為了熱度而來。
對地方電視臺和小媒體,劉德驊的新電影,是一個有熱度有流量的話題。
所謂是各取所需。
全面目擊劇組,借CC電影頻道這樣的大檔節目曝光,需要電影報的特寫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