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快,轉眼到了九月十二日,星期四。
“叮,宿主今日簽到獎勵為‘松鶴樓’清炒蝦仁x50。”
杜守義不清楚‘松鶴樓’在哪兒?是蘇州,杭州或者是上海,但今天這份簽到還是很對他心意的。
經過兩年的‘補油’,他們家現在肚子裡真不缺油水。他和龔小北初識那會兒,問到想吃什麼時,小北脫口而出的是烤鴨。而現在,幾十份烤鴨在空間裡已經久久無人問津了。
不過有幾樣‘肉菜’還是經受住了時間考驗。月盛齋的醬牛肉,醬牛舌,天福號的黑皮肘子、蒜腸,都一直很受杜家餐桌歡迎。
兩個老京都的口味發生了偏轉,越來越往南走了,但骨子裡的一些東西還是保留著的。就像一些風俗習慣一樣,有的東西是根植在基因中的,比如中秋吃月餅的習慣。
今年的中秋在十月二號,國慶節後一天。在前年杜守義就給小偉準備了首《爺爺為我打月餅》,準備在今年亮相的。但思量了很久他決定還是把這首歌撤下來,而且要藏起來。原因就出在月餅這個風俗上。很遺憾,月餅是四不新,日後可能會惹麻煩。
歷史上曾有一段時間,食品店不許賣月餅。但就像前面所說,有些東西根植在基因裡,不是你說改就能改的。
你不賣老百姓就自己在家偷偷做偷偷吃,想管都沒法管。最後封堵不了了,只能妥協。
妥協的結果是:月餅可以賣了,但得改名叫‘豐收餅’。還不能一整個賣,要切開了零散稱。
這件事的積極作用就是,它讓杜守義明白了‘豐收’兩個字是過關的。那麼積極向上的‘豐收舞’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杜守義現在面對的,就是育英學校派來學豐收舞的老師,而授課地點就在廠禮堂的舞臺。
小偉上禮拜向學校申報節目後,學校立刻發現了它的價值。這是一隻很適合集體的舞蹈,他們希望安排個集體節目,而不是獨舞。
在透過顧玲轉達後杜守義很爽快地答應了。小偉已經練了一年多,沒人能比他跳得更好,除了他,誰還能來領舞?越擴散,小偉的收益就越大,也越安全。
為了小偉,杜守義對來學習的兩位老師傾心傳授,耐心講解,一個一個動作的校正。
到了午休時間他說道:“陳老師,高老師,要不上午先練到這兒,咱們休息一下喝點水,等會兒用點便飯?”
“那太麻煩您了。”
“不麻煩,您二位也是龔小北的老師,都是應該的。”
兩位老師的工作餐也是要交飯錢糧票的,只是安排在了小食堂的包間,環境很清靜。
看著桌上的烤鴨,兩位老師有些詫異。她們對視了一眼後,年紀較大的那位老師說道:“杜老師,這有些超標了吧?需要補多少錢?”
“沒超標啊?兩菜一湯,三兩口糧,標準工作餐啊?
哦,您二位說這鴨子?放心,這是民兵打的野鴨子,小北自己付的錢,沒佔公家一點便宜。
這是特意請我們這兒大師傅做的,是他的獨門手藝,您二位嚐嚐?”
杜守義說起瞎話來臉不改色心不跳,讓一旁的龔小北差點沒忍住笑出了聲。
見她們還有些猶豫,杜守義繼續忽悠道:“小北離開學校後一直很想念老師們。她常說,老師是個需要奉獻精神的偉大職業。就像蠟燭一樣,他們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
如今見到兩位老師,請一定要收下我們這份由衷的敬意,也感謝您二位過去對她的教育和培養。”
能在育英做老師的都不是普通人,根本不吃什麼‘賞臉’,‘給面子’這一套。學生家長裡中大領導一大把,你個小電工有什麼面子?能治她們的就是無限拔高,提煉意義。
不管她們信不信,反正只要肯動筷就行。不過看樣子,兩個老師是真信了,而且還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