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重陽與蓮釋真開誠佈公了嗎?有,但不多。
只是,僅靠方才這部分內容,便已經足夠支援蓮釋真做出選擇。
三世積累讓他能獨立思考,獨自做出判斷,也對如今的苦境有一定了解,並且,自他踏入雪晴坊的那一刻開始,擺在面前的就只有兩條路。
人與人之間,生來便存在差異,有的人生下來就擁有一顆仁善之心,只要稍加引導,他便會為了天下蒼生奮不顧身。
普通人對此難以理解,但是當事人就喜歡這樣去生活,他能夠從其中得到快樂,以及滿足。
這樣的案例很少,卻並非完全沒有。
以苦境的人口基數來看,先天人群體中,這樣的人能夠找出不少,普通人無法理解,因為他們無法從那樣的生活中得到快樂,只會覺得那樣做事費力不討好,所以會覺得他們虛偽,但也有人能夠理解他們,會敬重他們,甚至,心中會慶幸他們難得來到這個世界上。
有些問題,後天教育沒有辦法解決,人從生下來骨子裡便帶有不同的品質。
所以,看似面前有兩條路可選的蓮釋真。
實際上只能踏上唯一一條路。
蓮釋真詢問道:“先生理想中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景象?”
結合先生的話語以及態度,再重新觀摩當今天下之局勢,自會有新發現,看待一個人,不要光看他口中說什麼話,還要看他手上做什麼事。
事實就是苦境時代的發展與變化太有說服力。
勝過千言萬語。
有此前提,再分析先生說的那些話,心中自然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體悟。
至於,背叛階級,無論是素清閱,亦或香還白以及蓮釋真,身份都不簡單,而且他出生在一個非常不錯的時代,註定了他與藺重陽的認知偏差,哪怕這一世選擇了另外的方式修行,可他終究不是真正的普通人。
藺重陽看到了先天人腳下的蒼生,然後,用自己的方式給他們帶來希望。
其他人都是在他的基礎上進行發展。
“秩序將戰火與野心約束,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的路,決定自己的未來,讀書、練武、亦或者投入其他行業,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普通人不會被武者與先天人的恩怨捲入,能夠在安定的社會生活,其餘方面,自有國家為他們解決,吃,穿,住,行,乃至各方各面,從前苦境百姓的天壽只有一百二十載,到一百四十載,再到一百五十載,我希望未來能到兩百載以上。
將來,每一個人都擁有修成先天人的機會,而要做到這件事,自有其大前提,也就是苦境所有百姓都能成為後天武者。
再之後,武者與先天人會有更開闊、更明確的上升路線,文明與制度更加先進,更加完善,我說的這些皆非一朝一夕可成。”
話語依舊平和,自信且從容不迫,藺重陽很耐心的為蓮釋真描摹了未來光景。
在面對此類事件時難得能感受到他之耐心,願意一遍又一遍,與他人闡述自己的想法,見解以及理念。
落在蓮釋真身上的目光並未移開:“所以,清閱是否願意來幫我這個忙?”
不切實際嗎?如果是其他人來說,那麼蓮釋真必然會認為這不可能,可是,面前之人是先做,再與其他人說。
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