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 第一百四十六章:不許人間正道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六章:不許人間正道喪 (1 / 2)

此問,天佛尊也曾問過佛劍分說。

「你所選擇這條佛路,將是艱苦難行。」

「墜入無間吾不悔。」

「比丘殺人,作何解釋?」

「分說,不分說,不由分說。」

「善哉,你既有此宏願,吾贈你佛牒,赦你無殺生罪,賜你法號,佛劍分說。」

佛牒出鞘,乃護蒼生,斬共業,為公不為私。

問菩提一直明白,師尊雖赦師兄殺生無罪,但在大和尚心中,殺生終究有罪,才會有那句墜入無間吾不悔,唯願無間地獄一人獨行,擔眾生業。

以極惡顯諸善之淨值,以極端之犀利果決,舍一身道行,清譽,福慧。

身入無間之大慈悲,非大智慧者不為也。

那是屬於佛劍分說的道路,無論這條路上是否有同行者,同行者幾人,他永遠選擇一肩獨扛。

問菩提能理解,所以,他昔年鑽牛角尖,有一大因素,便是連累師兄因他而承罪,當時的他確實是感性要遠高於理性。

隨著在紅塵中的經歷與閱歷不斷積累。

因果之子終於明白,滅度梵宇所行之路,與佛劍分說所行之路,在本質上其實相同。

梵宇所修,乃是不昧因果。

所以。

當果報成熟,亦會償還。

不管是佛劍分說之「渡生斬罪」,還是滅度梵宇之「渡世三昧」,皆是非法的正法行為。

究其原因,乃是為正不正之法。

理因人而異,法眾所共遵。

是故,佛門法宗之地位,便是因此而來。

法,是佛法;理,是事理。

滅度梵宇普渡眾生,所以對惡人也一視同仁。

在事理上,渡世三昧除了於受害者不公,尚有惡人可以透過皈依,來逃避責罰的一面。

但這也是法與理的衝突。

渡世三昧是善嗎?是惡嗎?

不是,是慈悲。

任憑外界之人對其看法如何,不論是支援,亦或者謾罵,滅度梵宇與宗佛仍舊在夜以繼日,踐行這一慈悲之舉,以渡世三昧斬斷仇恨兩端。

即便連他們也不知曉,這條路是否正確,或許今日善因會鑄下未來之惡果,他們皆自願承受。

渡生斬罪是善嗎?是惡嗎?

不是,是慈悲。

任憑其他人對此持怎樣的態度,是覺得佛劍分說殺生太甚,亦或拍手稱快,佛劍分說依舊懷抱著一人負罪入無間之大慈悲,步履維艱,堅定不移。

兩條路的本質相同。

只是渡生斬罪更貼合理。

或者說,在眾生眼中更貼合理。

但這都是外界的看法,並不妨礙他們對所踐行之道的選擇與堅持,雲鼓雷峰一行,對問菩提產生的影響非常巨大。

真正將一切明悟,他也走出了自己的路。

「既是因果之樹而生,稱吾因果之子,那吾便當了卻因果。」

「眾生之亡,吾同愴,眾生之悲,吾同體。」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