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與人的關係,可以說是劍者一生都在參悟的至理,古往今來,有多少劍者深陷其中。
有人認為,劍就是劍,是殺伐之器,不應賦予其他曲解攀附的價值,也有人認為,人一旦握上劍,也會被劍所役使,變成殺伐的機器。
然而,沒有人握的劍,終究是廢鐵,而沒有握劍的人依舊是人。
外在是客,身心是主,主客互易,即為否。
當將這句話參悟明白之後,作為初代天物之澤的命蕭疏,如初行雁寄望的那般,走向了與未來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未曾放棄劍,卻也不會再被劍所束縛。
“持劍者戰無不勝,是劍利?亦或人強?”
劍峰之頂,面對相同的問題,已經成長為青年的命蕭疏,回答唯有兩字——
“人強!”
話語落,千里共風,萬籟齊鳴,周遭景象再度變幻。
上下四方,六合八荒,唯見陰雲遮天,沉霾罩頂,命蕭疏舉目四顧,不見半點光明,劍氣透體疾射而出,卻似泥牛入海,未生半點波瀾。
隱約間,絃音傳來,似有人在輕嘆:
明明闇闇,惟時何為?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一片昏暗的世界,宛若天地初開,命蕭疏改換劍意進行試探,結果一如方才,似泥牛入海,未見絲毫反饋。
兩番試探後,他對眼前困局已有了思路,遂未再動作,當即選擇原地打坐。
定心,定性,定氣,開始迎勢思變。
…………
另一邊,看到這一幕的劍謫仙不由讚歎:“好悟性。”
好友之《天問》,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通篇下來,就一個字——
悟。
能將其悟透,便算修成,與根基關係不大。
琴聲戛然而止,藺重陽雙手按在琴絃上,語中略帶有一絲遺憾:
“六劍,已是他之極限,終歸還是積累太淺。”
在給命蕭疏的考驗中,他參考了不少恆山心流的理念。
就連場景,也是參考好友的恆山九巔,然後拿劍意稍微進行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