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明月一劍秋!”
劍指抵劍身,劍光映明月,化納漫天秋陰,匯於劍鋒之中。
“劍之盡頭,你要看仔細了。”
就在同一時間,志聖配天劍鋒高擎,藺重陽周身氣機,亦在層層遞進。
知,止,定,靜,安,慮,最終極盡昇華,定格於得,正是證聖之劍應時而出:
“得到化聖。”
「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聖文起,終招現,但見儒劍七轉,一證至善道德。
錚——!
劍器輕吟,極招相對,只見劍意橫空,劍芒四射。
證聖之劍後發先至,極盡昇華之信念,力壓明月秋陰,卻見藺重陽手中劍鋒一轉,竟是將攻來的劍器,硬生生削去一刃。
極端過後,煙塵盡散,志聖配天已然架在元八荒脖頸。
勝負判定。
右手執劍負於背後,藺重陽出言道:“劍之盡頭,你已得見其一。”
“其一?”
甫從震撼中醒轉的元八荒,此刻唯有不解,難道盡頭還能有很多嗎?
“天下武學,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者師法天地,模擬天象;一者師法人道,昇華信念。
前者,天地萬物無物不劍;後者,精氣神心皆可為劍。
萬道殊途同歸,但到達頂峰的過程,每個人皆不相同,學無止境,大道無涯,在一條路達到頂峰之後,還可以考慮換一條路,再至頂峰。
你方才所見之劍,乃為儒門求證至善道德的證聖之劍,喚作七證儒劍,同樣境界的劍招,我這邊還有不少。”
藺重陽講的非常詳細,非常驚悚,非常深奧:
“劍之盡頭,謂劍,謂道,一者為一,一者為萬。
劍之起源,則謂劍者,因為是人為劍賦予了意義,劍才被喚作是劍。”
他將劍之一道抽絲剝繭,從基礎分類到表現形式,從源頭到盡頭,展現在元八荒面前。
雖然,這只是最簡單的理論,也是最基本的框架,真正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前行,將其填充圓滿之時,方才能明白,其中之高深。
回味著方才所見,元八荒問道:“前輩執劍是為了什麼?”
“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