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生活的環境,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為人處世,墨傾池便是一個例子。
雖然,他本來就對邃無端關照有加,不然當初也不會與夏承凜一起,將這名相當不錯的後輩推薦至藺重陽處,以期他能提前得到指點。
但那是因為有夏承凜的關係,並且藺重陽平日中待他們這些後輩,可謂是非常寬容。
不過正因如此,墨傾池才會在站出來,在三教精英面前,提前給邃無端這名後輩鋪路。
就像藺重陽絲毫不介意後續影響,就那麼輕描澹寫的將武學傳給他一樣,他也未曾介意別人的目光,只因邃無端值得他這樣去做。
比較幸運的是,在場的眾人皆非是心胸狹隘之輩,甚至在熟悉之後,還因此事對墨傾池多出幾分敬意。
就這樣,邃無端與他的單鋒劍,提前進入到了三教年輕一輩的視線中。
關於百器的辯論,也有一個相對完美的收尾。
而在那次辯論結束之後,便是非常君給他們進行的集體授課,不過講述的內容,就見仁見智了。
因為……
雖然課是非常君講的,但課程內容,卻極其接近藺重陽的風格。
開篇便是鼓勵他們切磋實戰,直言武者最不怕的便是在切磋中受傷與戰敗,而是一直找不到可堪一戰的對手。
失敗並不可怕,受傷也不可怕,這代表你還有進步的空間,一直沒有對手才是真正的可怕。
若將來遇到了強者,很大可能會失去成長與進步的時間,因為那一敗或許需要用生命去買單。
正式給他們講授的內容,則是與他人戰鬥的技巧,畢竟不是誰都像藺重陽那樣離譜,尤其是這些後輩,如今根基只能說馬馬虎虎,在面對高境界的對手時,戰鬥技巧比根基要重要的多。
武學之道,五花八門,但天下各種武學,大致可以歸為師法天地與師法人道兩類。
就比如太學主的無定三絕,便是師法天地的集大成者;而藺重陽所修之春秋聖卷,則是師法人道之集大成者。
諸般武學,各類招式,皆殊途同歸,不外乎力量剛柔,速度緩急,變化巧拙。
與人交手時,若是根基稍遜,可論武出招,以己之長,克敵之短。
講到這裡,理論課已經變成了實戰課,僅是透過幾招交手,他便大概瞭解到了眾人的水平。
然後給他們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意見,一些能改的地方要提前著手,省得以後走江湖吃虧。
不過也僅此而已,有些事情藺重陽能做,非常君不能,所以指點僅侷限在指點。
即便如此,眾人亦是收穫匪淺,一位資深太易的指點,還是很有含金量的。
畢竟,大多數三教組織,有一位太初先天便能稱得上登堂入室。
在聽完課後,夏承凜甚至生出了一種,師尊的正統傳人是師叔而不是我們的錯覺。
好在,下一場藺重陽的授課,就把他從胡思亂想里拉回了現實。
因為那是純實戰,會見血會受傷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