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準備了一下,頂著個草帽,帶著相應的漁具出了門。一張撒網,一張粘網,一個放魚的護,此外他還悄悄地帶了一個小不鏽鋼盆與一根海杆。
釣具不能讓他老子發現,不然鐵定會說他不務正業。在他父輩這些漁民們的觀念裡,這玩意就是消遣娛樂的,做為一個漁民要靠它吃飯,餓不死你?
“粑粑,等我呀。”西米屁顛屁巔的要跟過來。
“爸爸要划船到湖深處去,西米在家裡跟爺爺奶奶玩,爸比回來煮香噴噴的魚魚給西米吃。”葉華對兒子解釋,待會他要進空間裡,玩兒突然消失,帶兒子去肯定不方便。
“好吧,那粑粑你要多打魚魚,西米等著你回來煮魚魚吃。”西米嘟著嘴有些不太高興,卻也沒纏著硬要做小尾巴。
“嗯,爸爸會打好多魚魚的。”葉華答應了一聲,拿著傢伙往湖邊而去。
“華子,你這是去搞麼子?出湖打魚?”路上一名五十多歲的村民看到他,笑著問道。
“田根叔……去試下能不能打個兩條,好久沒吃這湖裡的魚了,想得慌。”葉華笑著回應。
“哦,那你去好好試試,打到貨了我也去撒幾網。說不得又要重操舊業嘍。”劉田根也是一個老漁民,和葉青山一樣去年收了網沒外出,在家純粹務農。
在一路上與碰到的村民說笑聲中,葉華來到了碼頭上。
碼頭兩旁的岸邊,生長著一棵棵柳樹,柳葉如帶,條條翠綠,千絲萬縷,煞是好看。
一艘艘小船兒一字兒排開停在柳樹下,在波濤上搖曳。
這些船停泊在這裡已經一年有多了,因為沒有使用,缺乏護理,都顯得多少有些殘破。有兩艘甚至都沉沒了,船頭嵌在泥裡,翹著的船尾露出水面。
看著它們,葉華不禁想起了往日此時這裡的熱鬧場面,幾十號漁民有說有笑,划著槳搖船出湖,甚是壯觀。
尤其是到了年底,眾漁民拋開平素用的撒網,齊心協力,拖著幾張拖網,在一二一的口號聲中……最後大家在歡笑聲中分魚。
多麼溫馨的畫面,歷歷在目啊,可惜卻已是過去式。
“漁村不漁啊!”
葉華嘆息,他愛自己的家鄉,亦愛這些和父親一樣樸實的漁民,然而受外在影響,為了生計,他們不得不捨棄老本行。
“或許,空間能夠讓……”
找到自家的船,把東西放進去,小船在雙槳的推動下,往湖深處而去。葉華搖著槳,看著空蕩蕩的湖面,心裡有些不是滋味,不由得思量起來,覺得自己所想的,只要他去做,很有可能會實現。
……
在離岸大約一千多米的地方,有一座約一平方公里的島嶼,煙山島。
這是一座荒島,島上樹木蔥鬱,灌木叢生,還有嶙峋的石山。
葉華把船拴好,就帶上小盆釣具和護,上了島。之所以費力巴唧跑這裡來,主要是島附近的魚相對村旁要多些,其次這裡無人,他可以毫無顧慮的出入空間。
昨夜才獲得空間,對於它實際有什麼作用,葉華是不知道的,不過作為網文愛好者,他相信空間的妙用不外乎那些作者腦洞大開所YY。
看了下附近的風水,找了個地方葉華開始做釣前準備。
做為一個漁民的兒子,從小生活在湖邊,他的釣技是勿需贅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