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漁村,叫做別人的漁村。它被某一位老人劃了一個圈,奇蹟般地崛起,成了國內屈指可數的經濟特區,蜚聲全球的國際大都市,令人趨之若鶩。
又有一種漁村,叫做咱的漁村,它也興許被誰誰誰唧唧歪歪劃了個圈圈,不發展也就罷了,反還生出災禍,迫使村民們都不得不背井離鄉,為一日三餐折下腰身。
好吧,別人的漁村靠的是海,咱的漁村靠的是湖――東庭湖,國內第四大湖,位於湘省北部。
所謂咱的漁村,就在東庭湖畔,青寧縣邊邊山旮旯裡的一個小村莊――燕雲村。
燕雲村有兩大特點,一是天空的雲特別的潔白特別的美,一到日落時分,夕陽襯染之下,更是美得不要不要的;二是燕子特別的多,每每到了春暖花開之季,到處是那黑色的小精靈,它們猶若一道道小閃電,飛過湖面,掠過田野,飛進村民們的屋簷下。
相傳,明未時期,有任縣令巡遊至此,見到這景象,詩興大發,當即吟詩一首。
這詩具體內容是什麼,品質如何,已經沒幾個人知道,也沒人去在意,不過至此村莊的名便叫燕雲。
當然,這些都是過去式,是歷史的塵埃。
隨著經濟的騰飛,到處肆意開發、大搞建設,燕雲村的環境遭到了不可避免的嚴重影響。
雲,不再如棉絮,感覺總像被蒙了塵;燕子,數量銳減,再沒了往昔黑色閃電密集交織的畫面。
最要命的是,水質在變差變壞,湖裡的魚數量在銳減。
去年更是出了一件大事。
十幾裡開外的一家化工廠汙水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洩露,沿著廠旁的河流流入湖中,一夜之間,這一帶幾近成了死湖。
一夜之間,村裡的漁民碎了飯碗。
好在在當地政府與村民的努力下,化工廠強制搬離,汙染日漸消除,生機漸漸恢復,到今天基本回復了汙染前的狀態。
只是,那次事件在漁民們的心裡烙上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再加上捕魚要看天看運氣吃飯,收入還不如在外打工穩定,且更辛苦,致使村裡再無職業漁民。
漁村,無漁。
……
傍晚。
殘陽染紅天際。
葉華坐在村莊的碼頭上,雙腳泡在湖水裡,望著天際在發著呆。
“有的東西,失去了可以再爭取回來。但有的東西,失去了真的就永遠失去了。”
葉華心下感慨,想到了小時候此際此地的此景,想到了那個毅然決然離去的人兒。
那個人兒,葉華的前妻,李雪玲。
說心裡話,離婚至今,葉華對她的感情並沒有全然湮滅,只是變得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