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手捧泥漿,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片刻之後,他繼續挖了起來,把泥漿全都刨進網兜裡。
“出水量比我想象中還要多,就十七米而已,我想不通,為什麼非洲人寧願頭頂塑膠桶,去十幾裡外地方取水,也不願意挖一口好井,難道真是因為懶惰嗎?”
“算了,不深究這個,我再挖半米,然後把泥漿掏空,下面鋪上石塊兒,木炭,還有石英砂。”
“要不了半天,裡面的水就可以飲用了。”
陳宇往返於河道與水井,不停的搬運著石塊,然後將它們一一投進井裡。
燃燒剩下的木炭也仔細的鋪了一層。
最後是之前挖出來的砂岩,敲碎之後,將木炭層完全覆蓋。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等待了。”
“不過在等待的過程中,我要在旁邊壘一個火爐,這些黏土可不能浪費了。”
“把他們跟正常的紅泥混合,就可以燒出紅磚,今天剩下的時間全部用來幹這個。”
“我要建造一間磚瓦房。”
“單層構造,四面牆,按照國標,240毫米長,115毫米寬,53毫米厚的磚塊,高兩米四,寬三米多的屋子,拋去門窗,大概需要五千塊磚。”
“我花一天的時間,搞出泥胚,再花兩天的時間燒製,完全夠了。”
“當然,在此之前,我還需要挖出地基。”
“修建磚瓦房,沒有水泥是幹不成事的,樹膠沒有辦法很好的固定磚土結構,因此我要想其他辦法。”
“現在先做出火窯吧,上次回去之後,我學習了一種更加先進的立式火窯,更大的容積,更旺的火力。”
“這周圍的木柴,估計要被我禍害光了,不過好在,有大量枯死的灌木叢,能夠為我提供足夠的材料。”
這一日,草原上濃煙滾滾,陳宇幹得熱火朝天。
二十七號早晨,水井裡滲出的水,已經不再渾濁,經過層層過濾,它現在成為了優質的飲用水。
當天早上,陳宇用揹包裡最後一些馬鞭草,燒了一壺茶,又煮了些猴麵包果,配上一小塊兒烤羚羊肉,吃得無比滿足。
方圓五百米之內的乾燥木柴,全都被他用樹皮繩子,一捆捆的收集起來。
一邊挖地基,一邊燒製磚頭。
兩天後,五千匹磚,整整齊齊的碼在水井旁,沖水,晾乾。
磚塊碰撞,發出清脆響聲。
“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粘合劑的問題,這裡有砂岩,但沒有石灰石。”
“生石灰是製作水泥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
“既然沒有石灰石,那我就得另闢蹊徑,你們看,我手上是什麼?”
陳宇攤開手心,一個乒乓球大小的蝸牛殼,出現在觀眾們視線裡。
一連串問號飄了起來。
【“?”
“非洲大蝸牛,拿這個幹嘛?”
“你不是要建房子嗎?拿蝸牛殼幹啥?”
“宇神只是單純的餓了,想吃蝸牛了是吧?”
“可惜現在不是雨季,這種蝸牛一般都在下雨之後出現。”
“蝸牛殼?難道說……”
“怎麼了?蝸牛殼有什麼說法嗎?”】
陳宇嘆了口氣。
“叫你們讀書,你們偏要去餵豬,我都把答案告訴你們,還不明白?”
“蝸牛殼和貝殼一樣,百分之九十五的成分是碳酸鈣,以及貝殼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