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人煉化真形後,往太玄大澤聯絡周瀟,一起前去尋找神木族。
神木族,妖族十三族系之一。芝草靈參之屬,瓊花仙藥之流,皆不為神木。
唯有千年得道的樹木精靈,才隸屬於神木一族。然神木一族喜日厭陰,不願在地下久居。故是妖族勢力中,少數棲身大地的精怪。
眼下,菩提道人、周瀟的目的地是東部的荒古林海。
所謂「藏木於林」,想要隱藏樹精蹤跡,沒有比林海更適合。
「快到了,您老也遮掩一下。」
周瀟晃腦袋道:「說話注意些。記著,稱我「道兄」即可,別穿幫。」
說話間,他將黑白旗幡祭出,對自己身上輕輕一掃,立時湧現勃勃生機。
太玄宗崇尚「陰陽」,認為:世間一切事物變化,皆為陰陽相互對應的作用。陰陽交錯往來,陰退則陽進,陽隱則陰顯,相輔相成,生化不息。
從這個理念中,太玄道統的修士都會選擇一對相互作用的道,如光暗、生死、動靜之類。
周瀟重修金丹,以「正反有無」為法度。正為有,成「萬咒彌羅旗」。反為無,作「淨界離塵幡」。
黑白二幡定陰陽之理,自可反轉周瀟身上的真元,擬化陽和生氣。
菩提道人望著周瀟,露出沉思之色。
「道兄,你對「動靜之理」如何看?」
「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我有一位師伯,便是按照此理修行。」
見衡華笑而不語,他挑眉道:「怎麼,你小子又有什麼高見?」
「道兄忘了,眼下的我是菩提。」
周瀟莞爾一笑,深深一長揖:「那麼,菩提賢弟有何指教?」
「指教談不上,但太玄宗的動靜陰陽之理,乃靜者靜動,非不動也。
「夫太極動而生陽,動之動也;靜而生陰,動之靜也。」
太玄宗的「靜」,只是養動之根,是太極陰陽運動變化的一種前置狀態。是為下一次動而靜。
周瀟迷惑地看向菩提道人。
「所以呢,靜之道本應如此啊?動與靜互為其根,彼此相對又不可分割。既無絕對之靜,亦無絕對之動。」
「可假若存在***法崇尚絕對之靜,便剋死太玄天書了。」菩提道人神情莫名道。
「有這種道法?」周瀟笑了。
他也是演法師,清楚功法執行的道理。
伏衡華所謂的「靜功修行」、「夢中修行」,說到底也需要真氣遊走。純粹靜止,真氣沒有半點變化,那怎麼修行?
「你小子——菩提賢弟莫不是近日悟道,走火入魔了吧?縱然是這些樹木精靈,整日靜默自守。其實也在暗中生長,並非絕對靜止的靜功。」
木精靜修,是與動物精怪相對應,不代表他們是絕對靜止的存在。
「走火入魔?或許吧。」菩提道人心中默道,真正走火入魔的,可是你的師祖!
動為陽而生,靜為陰即死。
絕對靜止,生命不再運轉,精神不再思考,沒有任何變化,那不就是絕對的死亡?
恰好,伏衡華知道一本這樣理念的天書。
望著周瀟,菩提心道:你絕對不清楚,你家師祖到底在流沙河折騰了什麼邪門玩意。我懷疑,他後來之所以死亡,就是被這本天書禍害的。
伏衡華對《死冥天書》忌諱莫深,認為這本天書針對自己的《造化天書》。
可來到遺洲,與楊岱打交道,親眼看到太玄大澤的遺址。伏衡華可以確認,《易天八極書》、《太玄天書》,也被《死冥天書》的寂冥法剋制。可能還要
算上《太陰天書》《玄明真策》以及早就支離破碎的《混元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