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時候不裝逼,有些場合是過不去的。
所以該裝逼的時候是必須裝逼的。
這就是有些人所謂的要支愣起來。
“張大夫,借張紙啊!”
李端陽從衣兜裡掏出筆笑著對張大可道。
張大可從自己藥箱裡掏出一個學生本撕兩張紙,高小竹趕緊接過給李端陽遞過去,然後感覺大哥哥可能用兩張紙不好寫,又向張大可伸手道:“老爺爺,本本讓我大哥哥墊墊!”
張大可愕然又好笑地看看高小竹,把本子給她遞過去,心想這小女娃兒是有多體貼她這位大哥哥啊。
李端陽墊著本子,一會兒就寫下了藥方,讓高小竹給張大可遞過去,笑道:“請張大夫指正。”
而高小竹則趕忙拿了張大可寫下的藥方遞給李端陽。
她覺得這樣才公平,免得老爺爺耍鬼。
她邁著小短腿的這一連串操作,惹得一屋子的人都笑起來。
張大可看著李端陽寫下的藥方,笑容慢慢收斂,這是一副補中益氣湯加減方。
黃芪(80克,君藥)、升麻、柴胡、黨參、生白朮、陳皮、當歸、附片(先煎)、大棗、炙甘草、首烏藤、生薑(3片)。
比起八味藥的補中益氣湯來,人參換成了黨參。
黨參和人參功效相仿,只是黨參更適用於補中益氣,而人參更適用於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另外此處也應該考慮到了實際市場上藥物的價效比。
另外,“氣為陽之使”,本藥方加了一味附片扶陽以助氣升達。
加了生薑、大棗調和氣血,加入首烏藤安神助眠。
整個藥方和他開的基本相同啊,都是補中益氣湯的底子,只是個別加減藥有所不同,藥量配比也略有不同。
最大的區別是他沒有加附子,李端陽加了30克附子。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這副藥方開出來,就說明李端陽對患者劉美珍的病因病機辨證和他張大可基本相同啊。
都是把劉美珍的病因病機辨證為脾胃虛弱,中氣下陷了。
而茶几另一邊,李端陽看了張大可開出的藥方後,對張大可豎了個大拇指道:“張大夫您是個真中醫!”
張大可道:“我成天給人看病,不是真中醫那誰請你看病。倒是你一箇中醫生,竟然能開出這麼一副藥方來,倒真是難得了,我還以為現在的中醫生都廢了。”
“我爺爺也是我們那裡一個十里八鄉出名的老中醫,我從四歲起就和他學中醫了。”李端陽解釋道。
這是為了更能贏得張大可的同理心,等會兒能好好溝通,共同給郭鴻霞她媽開好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