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

自曹操受荀彧之薦,將郭嘉收於麾下之後,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看著在燭火映照下翻著書的郭嘉,便總想問他一個問題。

人說亂世多英雄,自董卓之亂始起,天下才人輩出,為什麼他在離開袁紹以後選擇追隨一無所有的他呢?

這問題在曹操心中糾纏得太久了,連帶著的,他還想問問郭嘉,相處了這麼久,他究竟是如何看待他這個人的,是不是也同其他人一樣,覺得他詭譎狡詐,覺得他心狠手辣。

在遇見郭嘉以前,他從未像現在一樣在乎過任何一人對他的看法,也不願意屈服於任何人。但自從有了郭嘉以後,他驚訝的發現自己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犯錯之後竟然會和他承認自己的錯誤,謀士們給他提的意見他總是要再和他討論一番,甚至有時議事時在荀彧他們那裡受了委屈,他也要回到營帳裡,和他發上一頓脾氣,然後聽他安慰自己。

怎麼會變成這樣的?

在他每次想問郭嘉那些問題卻又忍住之後,他總是這樣的詢問自己。

他一心想求得這些問題的答案,他也曾經有過無數次的機會可以向郭嘉求證,卻沒想到最終他只能將它們悉數埋進心底,再也無法和人提起。

為什麼?

因為讓他考慮這些問題的人,在他終於決定只要平定遼東就要和他問個清楚的時候,因水土不服又歷經舟車勞頓,意外病逝。

郭嘉死了,沒有像答應過他的一樣和他一起死在戰場,而是死在了等他回來的路上。

像他這種半生征戰於沙場的人,鮮血與死亡是他最習慣的場景。他明白他想要的是什麼,也明白想要得到這些他需要付出什麼,所以他從不為死亡悲痛,也從不為勝利驕縱。他自以為自他父親死後就再不會有人可以左右他的一切是了,可當手下來報,說郭嘉病死途中的時候,他忽然覺得自己整顆心好像被活生生挖走了一樣,很疼,卻又覺得平常。

他恨死了這樣把死亡當作尋常之事的自己,他想痛哭,想哀嚎,想第一時間回到他的身邊再去看他一眼,甚至想告知天下他也有想隨他一死的心思。

可他什麼都做不到。

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一無所有的曹操了,現在的他,肩上揹負著的是數十萬人的性命,還有漢室延續下去的希望,他要如何再像不諳世事、做事全憑一腔熱血的少年一樣,再為他去做這些事呢?

他難過,他孤獨,他無助,他好像瘋了一樣。可厚葬郭嘉之後,他還要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該哭的時候要哭,該笑的時候要笑。

他還得,好好活著。

定遼東,平烏桓,鬥劉備,徵孫權。少了郭嘉以後,他的身邊依舊不缺為他出謀劃策的人,而他做的每一件事,仍然足以撼動史冊。

一切好像都沒有任何改變,可他知道,在別人都看不到的地方,一切都變了。

沒了郭嘉從中調衡,他越來越喜歡隨著自己的心意做事,越來越不願意聽那些人的“指手畫腳”,也再不願意毫無條件的去信任一個人。

他不是不知道這樣不好,他也嚐到過因為不聽勸告而失敗的滋味。赤壁之戰以後敗走華容道的時候有多慘他一直都記得,但他就是做不到去聽那些人的意見。他努力了,他真的努力了,可每次與他們議事的時候,他的腦海裡,全是深夜裡被燭火拉長的那個郭嘉的影子,他看著他,就再也聽不進去任何人說的事情。

但他沒有忘記他們共同的理想,所以他還在努力,還在堅持。儘管再多的榮譽都填不滿他空虛的靈魂,他仍舊馬不停蹄地以自己的方式,興復漢室。

世人都覺得他是狼子野心,既已取得這樣的勝利,那終有一天他會不顧一切地坐上皇帝的位置,一統江山。他也確實有無數次的機會能夠坐上皇帝的寶座,而且以他的能力,坐擁天下,終結戰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他沒有。

他也有想過這個問題,甚至為此還和荀彧大吵了一架。他以為這麼多年了荀彧應該是十分了解自己的,可他看著荀彧眼裡那隱隱約約藏著的光亮時,他就知道那些不過是他自以為的而已。到底這世上除了郭嘉之外就再沒人懂他了,只是可惜的是,這世上也再不會有郭嘉了。

後來荀彧也走了,他看著自己家裡的嬌妻美妾,看著他為了太子之位互相爭鬥的兒子,突然感覺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

想他曹操戎馬一生,年少時風光無限,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沒想到到頭來,竟是這樣一番場景。

果然是英雄遲暮了嗎?

但或許,更多的是報應吧。

殺了那麼多人,儘管為的是一統天下,再無戰爭。可那終究還是殺人啊,那是他的罪孽,他總是要償還的。如果真因如此要他孤獨的死去的話,他也是可以安然接受的。

反正在後人眼中,他已經註定是那個逆賊奸臣的代表了。

反正無論他再做什麼,都不會抹殺掉他兇狠殘暴、狡詐多疑的事實了。

反正郭嘉也不會再回來了。

那麼,還有什麼所謂呢。

生與死,愛與恨,榮譽與恥辱,都不過如此罷了。

只是他還欠他一句對不起,有機會的話,便來世再還吧。

那句我想你,來世,也一定要光明正大的說給他聽。

以後再也,不想在夢裡說與他聽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