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聽說御前侍衛統領多隆前幾日奉了皇命,去秘密查辦一件抓反賊的大事。
思索片刻,吳應熊覺得此人可能算是讓康熙比較欣賞的人,不然也不會委以重任,畢竟不管哪朝哪代的皇帝,對反賊都不可能不加重視。
可這禮物還沒準備好,就聽說多隆出了紕漏,已經被康熙傳喚過去訓斥了,直接讓吳應熊打消了念頭。
倒不是。(下一頁更精彩!
吳應熊眼界太低,因為這一次意外就看不起多隆。
可人家剛辦毀了事情,你現在找上門去,不管怎麼誇都像是在他傷口上撒鹽,不合適。
可那些重臣們都送了,唯獨落了這個人,萬一人家突然又起了勢,在康熙面前打了小報告,大禍不至於,但小難肯定有。
這一次入京本來就是為了和朝中文武打好關係,為以後的大事做鋪墊,這種在康熙面前隨時待命的人作用極大,能不得罪還是別得罪的好。
上門送禮不合適,但請客吃飯總該可以了,酒宴上再探探口風,看看這條路好不好走。\./手\./機\./版\./無\./錯\./首\./發~~
。。。。。。
皇宮,御書房。
“皇上,平西王世子吳應熊,想請臣今晚看戲喝灑。”
這是早就吩咐過的,只要吳應熊找上了他,就立刻來報,不得拖延。
否則,哪怕多隆溜鬚拍馬的功夫並不高明,也不可能這麼厚臉皮,前腳闖了禍,後腳就來說有人請他吃飯。
“那你就去,記住,戲唱好不好不重要,看官的打賞不能少!”
“喳!”
在方譬的印象裡,鹿鼎記頭號散財童子在故事前期,非吳應熊莫屬。
因為後期韋小寶散盡家財做的假龍脈,肯定比吳應熊的錢帶入京城的錢財要多,就那麼白白的埋在了山裡,看得方譬都心疼。
吳應熊為了打通朝中關節,帶了厚禮前來京城,四下收買人心。
就連當時還只是個小太監的韋小寶,只聽了一句在康熙面前是個紅人,就直接送了一對翡翠玉馬,還有銀票若干。
財大氣粗兩四個字直接就寫在了臉上,可他沒有想到,他越是大方越是提前了自己的死期。
要不是康熙當時還沒做好開戰的準備,估摸著吳應熊都不可能活著離開京城。
這件事就證明了一個道理,猥瑣發育可以,但要記住,一定看清楚對面的大後期,和你的大後期有什麼區別。
畢竟很有可能,人家上不封頂,你沒多久就到了自己巔峰,再也沒有寸進的可能。
對此方譬深有體會。
遙想當年,方譬還剛開始進入推塔的世界,喜歡躲在草叢喊著德瑪西亞的時候。
菜雞互啄間,確實在前期佔了不少優勢,每次單殺都能倒立跳舞,嘲諷的很快樂。
可直到四十多分鐘後,那一斧頭劈下來的力道太過虛假,讓方譬差點以為對面開了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