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羅文坤手裡只有幾百萬的話,想做一個成熟的app,可能資金上會比較捉襟見肘,需要考慮在短期內盈利的問題。
可實際上,羅文坤可是有一個億的資金的。
完全可以應付前期各種各樣的支出,不用擔心錢不夠用的問題。
“前期我是不會考慮盈利的問題的,甚至這個app,可以一直完全免費。我的目的就是讓大家能夠喜歡上這個軟體,養成使用這個軟體的習慣。華夏的學生有大概三億左右,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是有學習的需求的,甚至當你工作之後,也是要繼續學習的。所以我相信,這個app會有很大的前景。”
羅文坤喝了口飲料,繼續說道:
“前期我們可以投一些錢,在裡面多投放一些精品的學習資源進去。就像我們這些人,可能在別人眼中就算學霸了,可以分享一些學習資料,學習技巧什麼的。既然這些東西都是高質量且免費的,相信大家應該不會拒絕這樣的app。”
羅文坤的思路非常清晰,讓徐佑都不禁對其肅然起敬。
“一旦這個app做好,引起一些投資商的注意,我們就找機會融資,準備下一步的發展。之後我打算做自己的UI,自己的手機系統,然後就是做手機品牌了。當然,一開始的手機,肯定是組裝機,不可能馬上有自己生產的硬體,手機系統也肯定是基於安卓系統開發的。等之後成熟了,再一點一點轉型,做真正屬於自己的系統和硬體,包括晶片。”
徐佑知道,按照這樣的方向走下去,過程肯定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甚至已經有一些企業,在其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挫折,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但華夏的企業,正是要有這樣的勇於創新的精神,才有可能實現突破,擺脫對國外產品的依賴。
徐佑、樓嵩和林詩,都對羅文坤的想法表示贊同,並願意盡他們所能去幫助羅文坤。
在軟體的開發上,羅文坤並不指望大家能做什麼。
畢竟他們都不是專業做軟體開發的,這些工作就讓員工們去做好了。
等app做好之後,大家能幫羅文坤宣傳一下,在app中提供一些學習資源、教學影片什麼的,那就足夠了。
之後的日子裡,羅文坤開始了專案的開發工作。
除了學業之外,羅文坤的主要時間都放在了公司上。
他也會經常在他們的四人小群中,說一下目前的專案進度。
徐佑並沒有參與到app的開發,而是忙著自己的課題。
有關“磁場中HD分子振轉躍遷”的這個課題,徐佑已經完成了全部的探究過程,並寫好了論文。
這次,因為課題的理論性較強,徐佑還是選擇投到了PRL上,只等PRL審稿人的回覆了。
完成了這個課題後,徐佑又繼續尋找了幾個新的課題方向,以保證自己沒有課題的空白期。
這一天,羅文坤在四人小群中,又傳送了訊息。
“今晚我聯絡到了一位資訊學院非常優秀的教授,可能是我以後研究生期間的導師,會給我我講一講app開發的一些細節問題。機會難得,有沒有想跟我一起去的?”
對於這樣的機會,大家都表示非常願意。
即使他們並不是資訊專業的,但不論是學業,還是在未來的科研工作中,資訊學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門知識。
可以說,資訊學就相當於是他們的第二專業了。
而對於羅文坤所說的,這可能是他未來的研究生導師,徐佑也有些好奇。
“怎麼,羅文坤,讀研之後,想要轉專業了嗎?”
“是啊,對於我以後的創業方向來說,還是去資訊學院更好一些。反正現在我已經是物理和計算機的雙學位了,讀研時轉專業,也是比較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