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華米兩國的“量子競賽”,也終於即將開始了。
這次的量子競賽,從某種程度來說,有些上個世紀太空競賽的感覺。
不僅是華米兩國,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們,也都非常關注此次的量子競賽。
這代表了世界上最高的計算水平,也很可能會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
為此,多家世界主流媒體,將全程直播這次的量子競賽。
“第一階段的量子競賽,將以天氣預測作為考量標準,共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比賽。兩方的量子計算機,將根據各自國家的雷達衛星資料,對全世界一萬多個城市的天氣進行預報。天氣預報的準度以及預測週期長度等因素,都將作為考量的標準。”
在具體的成績評判上,雙方統一了一個評分系統作為標準。
大致說起來,能夠對天氣預測得越準確,並且預測的週期更長,就將獲得更高的評分。
因為種種原因,第一階段的量子競賽,是無法做到完全公平的。
除了天氣的偶然性之外,雙方並沒有採用同一個雷達衛星系統,本身能夠獲取到的資料,就是有所不同的。
但雙方又都更信任自家的雷達衛星資料,堅持認為自家的資料才是更精準的。
只要雙方都對此沒有意見,這樣的“不公平”,也算是相對的公平了。
“薊京時間明天凌晨零點,算經量子計算機,和禿鷲量子計算機,需要準時提交各自的天氣預測資料。實時資料重新整理的時間間隔為24小時,在這期間,是無法進行資料修改的。”
畢竟這是一場比賽,不會像真正的天氣預報一樣,可以根據最新情況,實時的進行資料重新整理。
否則的話,就很難進行勝負的評判了。
在資料提交截止期之前,全世界很多人都在等待著這一刻的到來。
甚至有的地方已經到了午夜時間,大家還是想看完兩邊提交的資料再睡覺。
想要知道這兩臺量子計算機,對當地的天氣預測倒是其次。
大家更想知道的是,這兩天量子計算機的預測報告,到底會有多少不同的地方。
因為,這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零點一到,算經和禿鷲分別提交了他們對全世界各大城市,未來一個月的天氣預報資料。
與此同時,這些資訊將同步公佈到網路上,供各國網友進行查詢。
雖說每過24小時,兩邊都有更新資料的機會。
但這次的天氣預測報告,已經很大程度決定了雙方的勝負。
“經過資料對比,算經和禿鷲對未來24小時的天氣預測資料,重合度高達95%。這說明了雙方對24小時內天氣的預測,是高度吻合的。但隨著預測週期的延長,兩邊的重合度越來越低。三天內的只剩80%,七天內只剩60%。一個月之內的資料,重合度就非常低了。”
這樣的資料差別,可以說明兩邊所使用的模型,是完全不同的。
其中的原因,很可能並不是因為雷達衛星資料的不同。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