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必要的圍棋知識,是一定要有的。
好在,徐佑之前在薊京大學,上過圍棋的選修課,並在和聶傑的三局對弈中,棋藝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而為了提升自己的學習經驗,鍛鍊自己的腦力。
徐佑還會在閒暇的時間,自己與自己下盲棋,圍棋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著。
即使徐佑並沒有正式測試過自己的棋力,不過至少在業餘圍棋愛好者中,徐佑肯定算比較厲害的了,也有與部分職業棋手一戰的實力。
經過對新的量子裝置最佳化框架的詳細瞭解,以及對圍棋這個遊戲的透徹分析之後。
徐佑確定了這個圍棋量子人工智慧系統的幾個重要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走棋系統。
確定當下的棋盤局勢,取樣並預測接下來的走棋。
第二個部分,是評估系統。
根據給定的當成局面,判定黑棋和白棋誰具有優勢,並估計大致的勝率。
第三個部分,是質量系統。
因為在實際比賽中,對局時間是有限制的。
不可能把每一步都完全計算好,才進行落子。
必須要針對時間的長短,進行質量的規劃。
必要的時候,可以適當捨棄下棋質量,保證不要超時。
因為量子計算機有很大的侷限性, 並且新的量子裝置最佳化框架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
開始時,程式設計的過程並不容易。
徐佑需要反覆進行調整,才能保證程式是與量子計算機相容的。
為了讓自己能夠經常利用海島量子計算機來驗證程式的正確與否。
徐佑一有時間,就來到華科大的海島量子實驗室。
到了後來,徐佑甚至直接讓韓書斌幫自己在華科院安排了一個宿舍。
如果研究的太晚,就直接住在華科院了。
在一天一天的研究中,一個個問題依次被徐佑解決。
經過不斷的完善,徐佑終於解決了全部三大部分的問題,完成了整個量子程式設計工作。
徐佑將這個人工智慧系統,命名為HaidaoGo。
完成了量子程式設計工作,並不代表HaidaoGo已經具備了很強的棋力。
它還需要不斷的進行深度學習,才能進行棋藝的提升。
為此,徐佑將大量的對局棋譜,匯入到了HaidaoGo之中,並讓它透過自己與自己進行對弈的方式,不斷覆盤進行提升。
因為海島量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非常的快,幾乎可以在瞬間就完成一盤棋局的對弈。
這讓它可以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對局素材,並不斷提升自己的棋力。
僅僅是一天的時間裡,HaidaoGo的棋藝就實現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為了測試HaidaoGo現在的實力,徐佑嘗試著跟它下了幾盤棋。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