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彰顯“龍芯”的主題,這款EDA是全中文的操作介面,對於華夏人來說,學習成本也會低很多。
軟體支援Verilog、VHDL等常用硬體語言,在各項操作上,會比幾款主流的EDA更加的簡潔。
經過一個階段的測試後,負責晶片的設計人員們總結了一些bug和不足的地方,答覆給了軟體部門。
這些bug、軟體的不足之處等等,加起來有一百多處。
當然,對於一款全新的軟體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出色的表現了。
羅文坤在得知了這個訊息後,馬上告知了徐佑。
“我們伏龍EDA的第一輪測試,總體表現還是比較不錯的。雖然有些bug和缺點,但是瑕不掩瑜。據晶片設計部的同事們反映,伏龍EDA在操作上真的非常的簡潔,模擬的模擬度也非常的高,並不亞於那些主流的EDA。估計再進行兩輪測試,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距離我們第一顆晶片的問世,已經越來越近了。”
其實,關於晶片設計的工作,晶片設計部門已經透過其他的EDA,基本完成了。
只是,因為版權的問題,這些透過其他EDA設計出來的晶片,是無法進行製造的。
就算技術沒有問題,後續也會面臨著被起訴的風險。
但只要等到伏龍EDA正式問世,之前的那些晶片設計工作,並不需要完全推到重來。
只是更換一個工具而已,主要的思路都是一模一樣的。
“太好了,這陣子我多抽出些時間放在這上面,爭取幫助團隊,早日把這些bug和不足的地方全部解決。”
在徐佑和員工們的共同努力下。
又是經過兩輪的測試,伏龍EDA終於解決了已經出現的全部問題, 即將正式釋出。
伏龍科技公司的宣傳部,正式對外公佈了這個訊息。
“由伏龍科技獨立研發的伏龍EDA,即將正式釋出。這是國內第一款集數字設計、模擬設計、功能驗證、製造良率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EDA工具。未來,我們將實現晶片設計上雲,並歡迎各大晶片設計公司,對伏龍EDA進行試用。”
很多人對於EDA的概念並不瞭解,不知道EDA到底是做什麼的,與晶片製造有什麼樣的聯絡。
但在業界,這個訊息無疑引起了熱議。
“伏龍科技……居然獨立完成了全產業鏈EDA的研發?這、這怎麼可能啊?”
“這個訊息的確聽起來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不過據說,徐佑是這個公司的股東之一,並在各項技術的研發上,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幫助。徐佑不只是一位物理學家,在資訊學上也有極高的造詣。”
“有了自己的EDA產業鏈,距離我們實現完全的晶片自主化,又更近了一步啊。只是不知道,伏龍科技的EDA做得到底怎麼樣,是否能設計出高質量的晶片。”
在伏龍EDA透過公司的最終測試之後,公司的晶片設計部門,已經開始利用伏龍EDA,進行晶片的設計工作。
羅文坤、徐佑,以及公司的高層們,關於EDA今後的問題談論了起來。
“雖然晶片設計上雲的成本很高,但為了在未來,讓伏龍EDA真正成為主流的EDA,上雲也是早晚的事情。”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