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幾天的平復後,胡書城的心情已經非常平靜了。
畢竟相比上屆,胡書城的成績已經有了質的提升。
從國銀到國金,看起來只是一步之差。
但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卻是常人很難想象的。
而這幾天,胡書城也一直在思考著,自己未來的方向。
“徐佑,這幾天我認真想了想。我可能不會報菁北的強基計劃了。”
徐佑聞言一愣。
“為什麼啊?按你物競的名次,即使是報菁北的強基,也是很有優勢的啊。”
“強基計劃只能報一所學校,而且入圍和最終錄取的比例是6:1。我正常高考的成績,也就勉強985了。強基我還是想穩點,要不最多隻能去寧江大學那種末流985了。”
因為強基計劃的考試,會考察數理化三科。
即使胡書城的物理非常強大,但面對那些同樣入圍菁北強基計劃的學生,胡書城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我想報薊航試試。報薊航的話,應該就比較穩了。而且我也比較喜歡工程方面的,理論其實不是我的優勢。”
早在四中的時候,胡書城和徐佑就一起討論過未來的方向。
當時,去薊大的物理系,都是兩人的首選。
而薊航、薊理工、冰工大這些學校,也都在兩人的考慮範圍之內。
“其實拋開那些學校的名氣不談,我還真的最想去薊航。能參與華夏的航天工程,把飛船和空間站送上太空,我覺得這一輩子也知足了。”
冷靜下來之後,胡書城倒不覺得自己非得去什麼菁北了。
本來胡書城就不是特別喜歡理論研究,要是真搞純理論,胡書城未必能沉得住。
聽著胡書城聊航天的事兒,徐佑心裡也是癢癢的。
作為一個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男兒。
徐佑又何嘗沒有一個航天夢呢?
這個時候,徐佑對於未來的選擇,也開始動搖了。
“老胡,其實我也不覺得,菁北是我唯二的兩個候選。你這麼一說,我也有點想往這個方向發展了。”
胡書城聞言卻是擺了擺手。
“不一樣的,徐佑。以你的能力,往航天方向發展,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基礎理論也同樣的重要,華夏航天的水平,也不是完全由航天人決定的。”
“嗯?這話怎麼說?”
“就比如說,航天器的材料。一些航天器的材料,未必是由航天系統內部研發的,可能需要與其他的院校或實驗室合作。同樣,航天技術也會涉及一些基礎理論、模擬軟體等等。即使你的專業不是航天,同樣可以為華夏航天事業做出關鍵的貢獻的。”
聽著胡書城的話,徐佑也是點了點頭。
徐佑不得不承認,在這些方面,胡書城還是比自己瞭解得要多很多。
“當然,我建議你去菁北這兩所學校,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