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喬森來到了實驗室之中。
同時,手裡還拿著幾本期刊。
“徐佑,恭喜你,你的論文刊登在最新一期的《Nature》期刊上了。這一次,是兩篇一起。”
聽到這個訊息,徐佑的心情不禁激動了起來。
再怎麼說,這可是《Nature》啊!
別說同時登兩篇,就算能發一篇,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這樣的成就,在整個《Nature》的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謝謝老師!”
徐佑停下了手中的實驗,從喬森手中接過一本《Nature》期刊,開啟翻看了起來。
正如喬森所說的,自己之前投的兩篇,分別有關銀原子簇和銅原子簇高溫超導的文章,被連在一起,刊登在了這一期的《Nature》上。
這樣的成就,證明《Nature》對於自己的研究,是非常的肯定的。
《Nature》甚至在期刊上評價,來自於華夏的徐佑,是一個掌握了金屬原子簇超導密碼的傑出科學家。
這些研究成果,讓有關高溫超導機制的理論,向著完善的方向又前進了一步。
袁冬也是拿起了一本期刊,準備自己收藏起來。
“徐佑,雖然對你能登刊《Nature》,我已經不感到意外了。但能一次同時發兩篇,這場面我是真沒見過。估計你又要成為全國……不,這次應該是全世界討論的焦點了。”
正如袁冬所說,這個訊息很快便在網路上傳開了。
華夏的網友們,再次瘋狂的討論起了有關徐佑的話題。
“能在同一期《Nature》上連發兩篇論文?天啊,這真是神才能做到的事情。”
“別說是《Nature》級別的論文了,我念研究生期間,兩年才勉勉強強發了一篇普通的SCI。”
“又是高溫超導!這樣下去,徐佑很可能是第一個在高溫超導上實現重大突破的科研者!”
除了華夏的網友之外。
在外網,國外的網友們,很多也對徐佑的成就表示著讚歎。
“華夏一個十九歲的年輕人,竟然就能做出如此傑出的科研成果。這樣下去,未來的華夏,很可能成為世界科技的領軍者了。”
“真是應了華夏的那句古話,英雄出少年啊!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能出現這麼年輕的傑出科研工作者。”
“人類離解決高溫超導體的機制,又邁進了一步。希望在有生之年,真的能夠實現室溫化超導,這是造福全人類的一件事情。”
除了這些讚歎聲之外,外網也有一些聲音,對於這個訊息表示悲觀。
他們擔心,如果華夏掌握了這些技術,可能會獨自佔有這些技術,在國際社會中佔據著領先地位。
而在華夏,也同樣有那麼一群網友,對徐佑的這些成果表示著否定。
認為這又是兩項沒什麼意義的成果。
當然,這樣的聲音並不被大眾所接受,漸漸被淹沒了下去。
幾天後。
鶴卿學院的院長蔣宏,找到了徐佑。
“徐佑啊,央臺的記著聯絡了我們,想要對你進行一個專訪。你這邊可以接受嗎?”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