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麼CFD軟體這項技術,華夏處於被卡脖子狀態的原因。
不過,雖然整個工作的難度是非常巨大的。
但至少,現在徐佑已經對整個工作的任務和流程有了充足的瞭解。
正好現在徐佑的高溫超導理論機制這個課題,也處在一個新的瓶頸狀態之中。
不如就拿這個CFD軟體的研發問題,去換換腦子好了。
瞭解了主要的一些問題後,徐佑拖著行李箱,來到了圖書館。
解決問題之前,對相關知識進行充電,自然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
現在正值學期的中段,圖書館的圖書儲量相當豐富,徐佑可以盡情的去借閱各種圖書資料。
等到期末的時候,大學都會去臨時抱佛腳,很多書都是難以借到的。
徐佑花了一天的時間,把相關的知識補充了不少,對於這些問題開始有了思路。
“先把軟體開發的過程捋一遍吧。”
為了確保自己能夠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徐佑沒有將注意力侷限在這些公式的部分,而是全盤分析著所有的問題。
徐佑知道,有的時候,可能問題本身就是錯的。
面對一個錯誤的問題,就算是徐佑,也不可能給出正確的答案出來。
陸續之中,徐佑將一個個軟體需要進行的步驟羅列了出來。
並根據這些步驟的順序,以及步驟之間的關係,作出了一個複雜的步驟迭代流程圖。
“呼~總算把思路徹底縷清了啊。 ”
整個流程圖中,涉及到的步驟足有幾十個。
而它們之間的關係,也不是簡單的流程圖那樣,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那麼簡單。
每個步驟之間的箭頭,加起來足足有一百多個,差不多是所有步驟數量的三倍了。
整個流程圖,光是看上去,就讓人覺得腦殼大了。
但徐佑卻已經將每個步驟之間的關係完全摸透,整個問題也變得更清晰了起來。
“果然,這裡面的問題,不只是公式的問題那麼簡單。”
徐佑所指的,並不是這些博士們的理論建模,已經程式設計的部分,有什麼明顯的錯誤。
只是,在每個步驟之間的關係上,相對比較混亂,沒有很好的把關係理清。
徐佑決定,還是要按照剛才自己的步驟流程,重新把理論建模的工作最佳化一番,再去考慮方程和公式部分的問題。
“空間網格的區域標記。”
“速度/壓降特徵引數輸入。”
“例項化多孔跳躍邊界條件。”
隨著一個個程式的設計,徐佑的理論建模工作,已經逐漸完成了。
“嗯!就是這樣!只要把這兩個方程完善出來,這部分問題就基本可以解決了。”
在徐佑的最佳化下,之前非常繁瑣負責的那些方程與公式,被徐佑化繁為簡,只剩下最後兩個需要構造的方程而已。
“多孔介質動量平衡……有了!”
很快,徐佑便找到了思路,開始對第一個方程進行著構造。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