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佑雖然沒有仔細看,但捲紙都是這種手寫體,很有辨識度。
不過徐佑也沒有多想,馬上開啟了深度學習狀態,認真的分析起了這些題目。
在三級深度學習狀態的加持下,徐佑的生物鐘流速不僅慢了下來,大腦也進入到了最高效的狀態下。
即使徐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碰數分的題目,卻依然很快找回了狀態。
因為生物鐘流速變慢的緣故,徐佑書寫的手速,如果以第三視角來看的話,會感覺非常的誇張。
甚至徐佑的手指,都快有點跟不上自己的思維速度了。
另一方面,樓嵩的表現也是一如既往的穩定。
一邊快速閱讀著題目,一邊在腦海中將題目的重要資訊提煉出來,同時進行著分析。
當一道題目讀完後,樓嵩也馬上有了思路。
從讀題、審題,到答題,樓嵩一氣呵成,完全沒有任何的停頓感。
兩人的風格雖然完全不同,但速度上卻是非常的接近。
一時間,誰也沒有拉開對方多大的差距。
雖然這只是一場友誼的切磋。
但兩人都想將自己最好的狀態展現出來。
兩人對待這份試卷的態度,也都是非常的認真。
終於,徐佑已經快做完了最後一道題目。
而樓嵩那邊,也之剩最後的幾步,就要寫完了。
當徐佑完成了所有的作答後,把筆一放。
這是兩人之前鬥題時的習慣。
作答完畢,以投筆聲為號。
幾乎與此同時,樓嵩也將筆放下,表示自己也完成了作答。
兩人互相對視著,竟無法區分,到底是誰率先答完的這套捲紙。
“好像……這次我們倆的速度差不多啊。”
“沒錯,投筆的聲音也重合在一起了,可能也就幾十毫秒的差距。”
因為沒有錄影回放作為依據,兩人只能大體的認為,這次他們的答題時間是完全相同的。
但時間的相同,並不意味著此次切磋一定是平局。
還有更重要的——批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