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指揮使顏剛佔的三萬餘畝衛所田地有租戶三千多,這是個驚人的數字,要知道按照大明編制,一個衛所也不過五千多人,就算戶數有所出入,也不會很大。
衛所初立時,一戶軍戶耕種的田地還不到十畝。
可按照顏剛的租戶數量來計算,金山衛的軍戶將超過一萬。
這充分說明,金山衛的人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增漲了。
可在冊的軍戶數量,卻不到三百戶。
至於到底怎麼回事,大家心知肚明。
衛所官員們佔的田地都由專人打理,大多是心腹家丁或者僕佣,顏剛離任時把心腹之人都帶走了,三萬多畝地現在暫時由倉使陳元化帶著一干小吏在打理。
李川問呂從亮:“金山衛有戶幾何?”
呂從亮道:“黃冊中的戶數只有不到三百,實際上金山衛的戶數不下兩萬。”
不下兩萬?
李川一陣咋舌,北方的好多縣的戶數都不到一萬呢。
江南人口密集,戶數過萬的縣不在少數,戶數超過五萬的都不在少數,可北方這些年兵災不斷,除了極個別的大縣,大部分縣也就只有幾千戶。
甚至有不少縣多次被兵災肆虐,戶數甚至不到一千。
都說衛所糜爛,實際上只是軍隊沒有了,南方的衛所可一點不窮。
這麼多的人口,金山城肯定裝不下。
所以,圍繞著金山城,四周發展起來了許多鎮子。
李川在最近的幾個鎮子轉了一圈,看到的軍戶大多都面有菜色。
戰亂年代,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
如果單純以這個年代的道德觀來衡量,那些侵佔了軍戶田地的衛所官員多少還算是有點良心,至少這些軍戶還能吃上一口飯,不至於餓死街頭。
和北方的百姓比起來,這些軍戶的日子算是不錯了。
到了另一個鎮子,入眼所見,李川有點吃驚。
這個鎮子的軍戶比之前見到的其他鎮子的軍戶要慘的多,已經不是面有菜色了,根本就是面黃飢瘦,幾乎看到的人都是一副皮包骨頭的樣子,明顯是長期吃不飽飯造成的。
“這些軍戶怎麼回事?”
李川問呂從亮,心想是誰這麼刻薄。
呂從亮跟角綻起了不易察覺的笑容,但很快隱去,道:“大人,這是衛所的軍戶。”
“衛所的軍戶?”
李川有些沒聽明白,不過腦子一轉,就想明白了:“你是說這是衛所在冊的軍戶?”
呂從亮點點頭,卻沒有解釋。
李川皺眉問道:“為何這些軍戶和其他軍戶差別如此之大?”
呂從亮嘆口氣,道:“大人,這些軍戶的賦稅很重。”
李川若有所思,總算是有點明白了。
大明的衛所不但要打仗,而且還要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