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畝的莊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和陳家的莊子相比,李家的莊子就實在有點相形見拙。李家的莊子是用土夯的牆,陳家的莊子圍牆則全是用青磚砌成的,設計的精緻典型,將江南園林的藝術發揮到了極致,把山水與江南特有的文化壓縮到了一小片空間裡,讓人有種置身夢裡水鄉的錯覺。
李川第一次意識到,李家和那些真正的土豪有多大差距了。
這樣的莊子,就是財富的象徵。
只靠手裡的那點地,李家就算再奮鬥三代,也住不起這樣的莊子。
莊子大門外,數十名僕佣站成了兩列,恭迎新東家的到來。
陳家走的時候帶走了部分僕佣,還有一部分僕佣留了過來,租戶也全部留下,隨莊子和田產一起過給了李家,人口也是財貨的一部分,這不能不說是時代的悲哀。
“恭迎老爺!”
李川走近時,僕佣們全都跪地行禮。
“都起來吧!”
李川不太習慣被人跪拜,揮手讓僕佣們起身,然後在李常越的陪同下進了莊子,家丁們還在搬東西,需要帶過來的東西自有人去收拾,用不著他操心。
在莊子裡轉了轉,李常越請李川給那些僕佣們訓話。
安撫人心是必須要做的,李川就從善如流。
院子裡,數十名僕佣站成兩隊,垂首貼耳的聽新東家訓話。
老實說,換了個新主人,僕佣們人心惶惶是肯定的,畢竟不知道新東家的為人,擔憂未來是必然的,就怕新東華不好伺候,或者將他們趕出莊子可就有難了。
“大家不用擔心,李家沒有多少規矩。”
李川看著僕佣們,笑呵呵地道:“我的要求不多,勤快,能幹,不做虧心事就行,只要大家安份守己,日子就會越過越好,行了,剩下的就讓管家給你們交待吧!”
做為主人,他不需要說的太多,宣示一下主權就夠了。
莊子裡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李常越在負責。
說的太多,李常越這個管家難免就會坐蠟,總得讓他樹立一下權威。
李常越當了十年管家,早就不是雛鳥,安排大小事情井井有條,早在前幾天,就把內院的大小事情都安排的妥妥當當,李川根本不用操心,過來直接住進內院。
請示了少爺後,李常越安排了一個丫鬟去伺候李川。
丫鬟名叫杏花,才十四歲,尚是一朵含苞未放的花骨朵。
搬了家,自然要賀一下喬遷之喜。
李川發了請貼,全都交給李常越去操辦。
三天後,新的李家莊擺下流水席,賓客盈門。
李川不但給幾個代理商發了請貼,還給李大少爺的那幫子走的近的書生下了貼子,讓他沒想到的是,江陰的許多大戶竟然也不請自來了,沒來的也派人送來了賀禮。
蘇家也來人了,來的是蘇家長子蘇炳光。
李家的莊戶也來了,扶老攜幼全部過來吃席。
至於原陳家的莊戶,李常越也安排人送去了酒肉。
鬧騰了一天,賓客散去,莊子總算清靜下來。
莊子共有三進宅院,內院又分成了十幾個小院子,主院佔地能有兩畝,正房是標準的老爺房,坐北朝南,東西兩邊還有兩進廂房,估計是二姨太三姨太住的。
屋子全部煥然一新,該換的全換過了,李常越親自佈置的。
正房有點大,竟然有三百多平,隔成了兩間,裡面是臥室,外間是會客室,中間用一塊大屏風割開,堂皇大氣中透著精緻典雅,讓人心氣都為之一高。
院子裡是一個池塘,翠綠的荷葉遮住水平,我金魚在戲水。
李川對莊子很滿意,但又不斷在心裡告訴自己,安逸能使人喪志,現在可不是三百多年後的太平盛世,北方戰火連天,再過幾年,滿清的鐵騎就會踏遍江南。
真到了那時候,再美的風景也是炮沫,一碰就會碎。
江南的柔美融化了漢人的進取心,不早做準備,真到了那個時候,就算他願意剔發易服給滿人做奴才,也未必能夠保全身家性命,必須要早做準備才行。
至於所謂的西洋貨物,近期他不準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