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希望你們退後離城三十里安營,還有荊州和徐州之兵,一樣都要退後離城三十里。你們先派人回鄴城向袁將軍稟報,攸隨後啟程,前往鄴城與袁將軍面議。”
這種事情,郭圖和淳于瓊做不了主,必須要跟袁紹談。
袁紹在鄴城,跟他談妥需要一些時間,曹操怕在這期間,劉備趁機與城內欲叛者相應,領兵入城害了自己。
所以想先讓圍城之兵退後三十里,這樣一來,城內之眾就不會感受到太大的壓力,壓力不大,圍城之兵離城又遠,也就不會有人敢叛了。
郭圖不說話,看著淳于瓊,他知道,淳于瓊更瞭解曹操。
“孟德不會戲言,現在又是公達來此,我看必為實情。公則,不如咱們再退兵十里,離城十五里安營,然後派人回去向袁將軍稟報,等待將軍之命。”淳于瓊對郭圖說道。
曹操的要求是退兵離城三十里安營,但如果離城三十里,距離太遠,不會起到圍城逼迫的作用。
而且也不能全然按曹操的要求去做,淳于瓊覺得離城十五里正好,不遠不近。
郭圖點頭道:“可以,我們就離城十五里安營。”
他們的兵馬現在是離城五里安營,只要拔營退後,曹操的目的就達到了。
曹操最主要是想讓城內之人看到,圍城之敵退了,也就是說,他們不會攻城,讓城內之人大可安心,不會生出背叛之念。
又談了一會,荀攸回城覆命。
郭圖和淳于瓊先派人急馬趕回鄴城,向袁紹稟報,又讓顏良吩咐兵馬準備,明日退後離城十五里安營。
同時派人去向圍在許都西面的劉磐和張繡通報,跟他們說了曹操欲遷天子往鄴之意,讓他們也領兵退後離城十五里安營。
又派人去向快要行到許都的劉備通報,同樣要求劉備離城十五里安營,等待袁紹之令。
劉磐和張繡接到通報,和黃忠賈詡等人一起聚在帳內商議。
“我們是否要退後安營?”
劉磐是劉表的從子,頗為驍勇。
此次劉表讓他為將,率領一萬兵馬而來,但張繡也帶來了一萬五千兵,如果要退後,不只是他的荊州兵要退,還包括張繡的兵馬。
張繡沒有立即答話,看向了賈詡。
這種事情,他更想聽聽賈詡的意見。
“我們為何不退?我們可以不退嗎?”
賈詡只是淡淡的連問。
劉磐和張繡面面相覷,二人在心中尋思,都找不到不退兵的理由。
賈詡又微微一笑,輕捋長鬚:“曹公真乃雄傑之人,可伸可屈,不求一時之名,而圖一世之利。此番雖然大敗於劉玄德,又有強敵臨城,曹公卻可質子讓帝,既可化解危機於無形,又可保留實力,如此才智和氣量,實在令人欽佩啊!”
《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劉磐似乎聽懂了,說道:“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再退十里安營。”
總之,他們現在既不想得罪袁紹,又不想得罪劉備,同時也不想太過跟曹操交惡。
而且,這次天子遷往鄴城,也有他們的功勞,袁紹多多少少都會給他們一些好處。
張繡和賈詡回到自己營中。
“賈公似乎比較看好曹公。”二人進了大帳,張繡問道。
賈詡笑笑:“若論智力,曹公當在劉玄德之上,且曹公甚有大局之念,忍一時而圖大謀,不久必會再次強盛。而劉玄德甚會用人,為人仁義,頗得士民之心。其有周文安相助,又有張飛關羽等猛將相佐,擊滅袁公路奪佔揚州乃是必然之事。曹劉相爭,天下鹿在誰手,猶未可知啊!將軍當前不可急於偏向,還是要看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