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這樣蔑視他人生命的人,要是珍惜自己的生命,越是畏懼死亡。
天大的英雄,也有膽怯的一刻。
一味地膽怯,終非豪傑意態。
大英雄往往既勇亦怯,時勇時怯。君不見漢光武劉秀亦是“見小敵怯,見大敵勇”。
某些時候,韋小寶表現得極有膽色,實非你我所能及。
書中寫道“韋小寶見情勢危急,心想今天舍了性命也要相救師父”,對師父陳近南,韋小寶不惜捨命相救。
對另一師父,‘皇帝師父’康熙,韋小寶也曾不假思索捨命為之擋了一劍。
再有,“韋小寶忍不住向躺在地下的鄭克塽瞧了一眼,心道:‘你是王府公子,跟我這婊子兒子相比,又是誰英雄些?他媽的,你敢不敢站在這裡,讓人家在腦袋上砍一刀?’”
不是鄭克塽,我也曾掂量自己“敢不敢站在這裡,讓人家在腦袋上砍一刀?”
答案很明確:俺可不敢!
閣下亦不妨自問:有此膽色無。
韋小寶被吳立身讚譽為“小英雄辦事幹淨利落,有擔當、有氣概,實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陳近南趕忙代為謙謝:“吳兄可別太誇獎了,寵壞了小孩子。”
身為韋小寶的師父,這話由陳近南說來,甚是得體。
“對韋小寶別太誇獎了,否則,就寵壞了小孩子”。
在中,金庸對韋小寶,大體也是如此態度。
也還算得體,因為金庸是韋小寶的創造者。
中一再強調不知韋小寶的父親是誰,作者故弄玄虛而已。
韋小寶的父親,不是別人,正是老金本人。
“可別太誇獎了,寵壞了小孩子”,這話,他師父說得。他父親,自然也說得。
《鹿鼎記》的英譯者閔福德,認為金庸的敘事風格‘具有欺騙性的流暢’。
與此類似,刻劃韋小寶其人,金庸乃出以戲謔筆調。
凡是韋小寶做出啥子露臉事情,金庸必然緊接著加以調侃、打擊,以期消解韋小寶行為的崇高意味,“莫要寵壞了小孩子”。
例如,“站在這裡,讓人家在腦袋上砍一刀”情節,中先是寫“他竟敢用腦袋試刀,(九難師太與阿珂)不禁都佩服他的膽氣。”接著就急轉直下了,“只是韋小寶剛才這一下只嚇得尿水長流,褲襠中淋淋漓漓,除他自己之外,卻是誰也不知道了。”
既然“除韋小寶自己之外,卻是誰也不知道了”,金庸怎麼會知道?因為他是韋小寶的創造者。
作者,只要願意,是可以洞悉並描述書中人物的全部心理的。
小寶這孩子了不起,有出息!
陳近南心想:‘天下不知多少成名的英雄好漢,在我面前都恭恭敬敬,大氣也不敢透一聲,這個刁蠻古怪的頑童,偏有這許多廢話。”
面對當世‘江湖第一人’,韋小寶表現迥異常人;面對曾被認為的整個宇宙的中心——皇帝的寶座——韋小寶又如何?
“(韋小寶)走到書桌之前,看到那張披了繡龍錦緞的椅子,忽有個難以抑制的衝動:‘他媽的,這龍椅皇帝坐得,老子便坐不得?’斜跨一步,當即坐入了椅中。他初坐下時心中怦怦亂跳,坐了一會,心道:‘這椅子也不怎麼舒服,做皇帝也沒什麼了不起。’畢竟不敢久坐,便去書架上找”
“這龍椅皇帝坐得,老子便坐不得?”
和尚摸得,憑什麼我摸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