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鹿鼎記> 【1074 韋公爺連夜拜見林小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74 韋公爺連夜拜見林小玉】 (2 / 3)

並且廢除宰相後,皇權至高無上。

如果君主昏聵無能,荒怠朝政,很難有一股力量給予糾正。

因此,明太祖雖然嚴禁宦官干政。

但明朝宦官勢力的崛起,恰恰是在洪武朝便埋下了隱患。

明太祖駕崩後,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朱允炆是一位受到過良好儒家教育的君主。

其為人溫文爾雅,頗有仁君之容。

因此,他對於宦官的態度也是和正統儒家的觀點,和他的祖父一樣,認為宦官只是下人,必須要嚴加管束。

但在靖難之役中,在建文帝身邊備受管束的宦官成為了朱棣的情報來源。

朱棣因此掌握了京城的虛實,方才一舉成功。

而朱棣原本王府中的宦官們也多隨他一同參戰,並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此,等到朱棣登上了皇位後,便認為宦官們忠於自己,將其視為心腹,對宦官也多加委任,如監軍、出使等職。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同時對大臣們進行監視,明成祖時設立東廠,由皇帝身邊的親信太監掌握。

東廠的設立,標誌著明朝宦官勢力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為明朝宦官問題的開端。

朱元璋以自身為標準所設立的這一套體制,在朱棣以後的明朝皇帝身上開始難以執行起來。

首先,廢除宰相,權力開始歸於內閣,內閣在處理朝廷大事時,是透過票擬製度。

正常來說,內閣將政務統一意見,處理妥當。

然後交給皇帝審批,皇帝認為同意,便硃批下發。

但永樂以後的皇帝往往沒有其祖宗們的工作能力,因此產生了“凡每日奏文書,自御筆批數本外,皆眾太監分批”的情況,產生了大臣們受制於宦官的奇葩局面。

到了朱棣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時,更是嚴重違背了明太祖不準宦官讀書寫字的祖訓。

在宮中設立了“內書堂”,專門教宦官讀書認字。

俗話說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教宦官讀書認字,可謂是開啟了潘多拉魔盒,使得太監們不光有了權力,還有了對付大臣們的智謀。

明朝的宦官有二十四個衙門,每個衙門裡宦官們的首領被稱之為太監。

在這二十四個衙門之中,司禮監和御馬監是權力最大的兩個。

司禮監專管內外奏章,御馬監專管皇帝兵符。

宣德時,產生了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職務,他們一個負責提皇帝代筆批紅,一個負責蓋章。

這兩個職務可謂位高權重,凡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權監都出自於此。

到了明英宗時,太監王振頗受英宗信任,權傾朝野。

肆無忌憚的王振甚至將明太祖當年立在宮中不許宦官干政的鐵碑直接盜走,可見其氣焰囂張。

而英宗時,宦官的勢力已經開始染指到了兵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