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點了點頭,敷衍道:“沒錯。”
“倘若韋爵爺這趟能幫陛下把邊軍和京營的餉銀給解決了,就真的是幫了大明的大忙了,那到時候我要第一個為韋爵爺請功,加封公爵都不為過。”丁紹軾接著道。
韋寶苦笑道:“丁大人太看得起我了,我哪兒來的這麼多銀子,要想弄銀子,得看朝廷的政策。而且這個政策還得對大明有益處,不容易。”
丁紹軾聽韋寶這麼說,莊重的看了韋寶一眼,對韋寶的印象立刻好了很多,不管韋寶是怎麼想的,能說得出這樣的話,足見韋寶是能臣,是幹吏。
其實丁紹軾很清楚韋寶一路上是怎麼從童生到金榜題名的,很清楚韋寶的舉人功名和會試都有哪些貓膩。
只是朝廷現在有意鼓吹和神話韋寶,簡直把韋寶捧上天,成了大明有史以來最厲害的神童,比張居正當年二十歲就高中金榜都牛。
丁紹軾心裡不舒服,卻也不會刻意抹黑韋寶。
現在聽韋寶這麼說,甚至覺得陛下和魏忠賢也算是有眼力勁的人,也許提拔這個韋寶,對大明來說,不是什麼壞處,韋寶貪是貪了一些,又想要權力,又想要人,還想要地盤,但的確算是有些頭腦的,這都是死板的讀書人比不了的。
“政策這個詞用的挺好,那韋爵爺就想一個好政策吧,憑著韋爵爺同陛下的關係,同各方的關係,也只有韋爵爺有這個頭腦,有這個能力弄來銀子,助大明渡過難關了。”丁紹軾道。
這時候顧秉謙和魏良卿等人湊近過來,聽見丁紹軾這麼說,也都紛紛贊同。
閹黨和東林黨,很少見的在一件事情上看法一致。
大明沒有銀子,渡過不了年底缺軍餉這道難關,誰都不好過啊。
韋寶一個呵呵,並沒有答話,而是熱絡的邀請大家去吃喝。
酒宴開始,紫醉金迷的揮霍,美酒佳餚彷彿不要錢一樣。
這樣的生活,曾經是韋寶夢寐以求的生活,但韋寶現在有點麻木了。
再好吃的酒菜,一個人的肚皮就那麼大,還得考慮健康問題,能吃得了多少?
唯有不斷膨脹的權力慾望和名位慾望是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
實際上,關於如何搞錢,韋寶是有辦法的。
大明各地都是成體系的,搞倒了一個漕運總督衙門,新成立了一個海防總督衙門,這已經是韋寶目前能做到的極限。
再想將手伸到各個省份,幾乎不可能。
大明是農業國家,士紳大戶動不了,土地動不了,基本上就什麼都動不了了。
再要想搞錢,想有大動作,那就只能開海,加強加大海防總督衙門的權力一條路!
明初,明太祖建立海禁和朝貢貿易制度。海禁制度禁止本國百姓出海貿易,只允許海外番國官方與明朝進行朝貢貿易。
這兩種制度在洪武時期被嚴格執行,成為明代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永樂時期,明成祖雖仍堅持洪武祖制。
但主動派遣鄭和大規模下海,與海外的東、西洋國家建立了具有政治和經濟雙重性質的封貢關係。
明朝朝廷的大規模下海,促進了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及手工業品的生產,也客觀上帶動了民間私人海外貿易。
雖然朝廷實行海禁,但私人出海貿易作為一股潛流在明初就已發展。
仁宣至武宗時期,宣宗進巧了最後一次鄭和下西洋。
仁宣時期明朝逐漸安定下來,社會政治氛圍也逐漸變得寬鬆。
承平日久,明朝對於民間出海貿易表現得寬鬆,明中期私人海外貿易發展壯大起來。
雖然明中期私人出海貿易雖然有較大的發展,但私人出海貿易仍為一種違法行為。
為了使不斷發展的私人出海貿易能合法且在政府管理下進行,成化時丘濬提出了恢復宋元時期市舶司制度的思想,使明朝的市舶司管理私人出海貿易並抽稅。
丘的這種思想標誌著明中期開海思想的產生。
明初的禁海政策主要是防禦倭寇,後來轉變為國家壟斷海貿,宣德之後漸漸放開了監管力度,民間海貿便逐漸發展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劉大夏等人堅決阻止下西洋的原因之一,畢竟這損害到了沿海官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