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鹿鼎記> 【0750 朱由校讓韋寶讀奏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750 朱由校讓韋寶讀奏本】 (2 / 4)

奏摺一上,皇帝不留中的話,就得上疏自辯,證明自己的清白。不死也得脫層皮。

即便魏忠賢此時已經權傾天下,一言九鼎,面對一幫言官集體發難,依然很麻煩。

李鴻章對這些有個很準確的見解,他說言官制度,最足壞事。故前明之亡,即亡於言官。此輩皆少年新進,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實得失、國家利害,但隨便尋個題目,信口開河,暢發一篇議論,藉此以露頭角;而國家大事,已為之阻撓不少。當此等艱難盤錯之際,動輒得咎,當事者本不敢輕言建樹。但責任所在,勢不能安坐待斃。苦心孤詣始尋得一條線路,稍有幾分希望,千盤百折,甫將集事,言者乃認為得間,則群起而訌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納。往往半途中梗,勢必至於一事不辦而後已。

後世的民間歷史討論中,有一個廣泛的誤解就是言官代表正面的、清廉的進步力量,皇權代表反動封建專制勢力,他們之間的鬥爭是革命與反革命的關係,是民主與獨裁的關係。

這是長期受話本雜劇薰陶出來的好人壞人二元史觀,非常片面。

事實上御史、言官這種崗位,其設定初衷就是“監察百僚”,是皇權用來制衡文官集團的產物。

歷代的諫議大夫、御史中丞、都察院都御史等職位在組織關係上都是和宰相、中書、內閣平行,而直接對皇權負責的。

所謂風聞奏事、彈劾官員就是行使這種權力的手段。

被彈劾的官員無論官位高低,若無來自皇帝或者同黨的迴護,很有可能面臨政治聲望甚至權力受損的結果,因為揹負彈章而離開朝堂職位的大臣,歷代皆有。

君主專制程度高,意思是集權程度加強,也就是說決策權更加收攏,然而囿於古代的技術手段落後,主要是資訊傳遞手段落後,絕大部分君主都無力把所有事務親力親為,甚至連直接對執行者下指令都做不到。

因此君權還是要依賴於文官集團去執行自己的決策。

所以明清專制加強,只是說在決策環節本身,從程式上講,文官集團的發言權重較之宋代有了明顯下降,但實際上在執行層面,集權的效率是有頂點的,是會衰退的。

明末清末都出現了文官清流把持決策的情況。

言官的活躍程度和君主集權程度既不是正相關也不是負相關,因為所謂的御史彈劾本質上是個鬥爭手段,君權與文官鬥爭,會要用到它,文官集團內部的派系鬥爭,更會用到它。

言官的活躍程度只和鬥爭烈度有關,和誰把控鬥爭方向,完全無關。

楊漣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條大罪,大意是高皇帝下令,宦官不能干涉朝政,只能打掃掖庭,違反的人不容赦免。

皇命在上,還有人肆無忌憚,干涉朝政,像東廠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擅自責批大臣,壞了祖制。

魏忠賢剪除異己,親近亂賊而仇視忠義。

傷害宮中妃嬪。

傷害龍嗣。

搜刮民財,貪圖享受。

飼養家軍。

東林黨眾臣在殿外鬧的翻天覆地,魏忠賢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在皇帝寢宮外來回走動。

“瞞是瞞不住的,趕緊去求陛下,就說東林大臣聯合起來要將你置於死地,只要陛下肯相信你,再多人告你也不怕,還有我從旁給你敲邊鼓。”客巴巴如是對魏忠賢道。

魏忠賢想了想,覺得是這麼個道理,而且他也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法子了。

只恨東林人太難纏,他都把楊漣左光斗等人關押,這幫人怎麼還敢如此放肆?

尤其現在韋寶還在拼命弄那什麼文字清查,京城官場已經有多少人倒黴了?這種人心惶惶的時刻,這幫東林人居然還有力量來給自己找麻煩。

這是魏忠賢怎麼也想不明白的。

“陛下,救救老奴吧,陛下,嗚嗚嗚嗚。”魏忠賢不得已,使出了最後的技能,大哭著跪在了皇帝的寢宮外面。

朱由校正要去做木工活,看著今天的天氣不錯,已經在腦子裡勾勒出一整套今天要完成的木工活了,被魏忠賢這麼一哭,很不耐煩,“魏公公有什麼事情?宣他過來吧。”

天啟皇帝朱由校身邊的貼身太監答應一聲,急忙去讓跪在殿外的魏忠賢進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