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鹿鼎記> 【0191 山川壯麗民族大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191 山川壯麗民族大同】 (1 / 3)

工匠們都知道這麼大一個東西,又是這麼多小部件組成的,想要轉動的這麼流暢,每個部件都要求非常精密才行,稍微有一點合不攏,整臺蒸汽機便不會轉動了。

“你們先自己琢磨琢磨吧,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我再和你們一道想法子。”韋寶對幾名工匠道。

工匠們硬著頭皮答應道:“是,公子。”

韋寶終於將要安排的事情都安排完了,這才隨王秋雅去吃早飯。

剛才倒不覺得,現在事情都交代清楚,又困又餓的感覺立刻席捲周身。

“等會讓羅三愣子選一個地方,先搭個大棚子放蒸汽機,這麼精貴的東西,不能露天放置。”韋寶忽然想起了這件事,對王秋雅道。

“嗯,知道了,一會我就去對大管事說,你趕緊去睡覺去吧,眼睛都要睜不開了。”王秋雅心疼道。

韋寶微微一笑,擦了擦嘴巴,站起身來。

以前在現代,玩的高興的時候,經常通宵的,但是到大明來之後,每天的生活作息太有規律了,晚上十點鐘之前一定會睡覺,已經養成習慣了,所以一個晚上沒有睡覺,現在是有些吃不消。

“等睡醒了就挖井,我今天要讓你看看,不用挖個人能下去的大洞,也能挖井。”韋寶邊走邊道。

“人不不能下去,那泥巴怎麼弄上來?”王秋雅奇怪的皺了皺眉頭,從來沒有聽說過。

金山裡和永平府的老百姓,甚至包括整個北方大部分地方的老百姓吃水都是大問題,除了個別地方,打個十幾米都沒有水。甚至三四十米都沒有水。

韋寶是將水的問題是放在第一位的,預備將這臺作為樣板的蒸汽機,專門負責抽水。

在現代,農村壓水井,使用的方法主要用水將空氣排出,同時使之空氣隔離,使閥門與水之間形成負壓,這樣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提上來。

由於是靠閥門與水之間形成負壓,類似活塞的作用又沒有機械活動的功能,水井越淺越容易壓上水來,越深越難壓上水,20米的水井,基本上就無法將水壓上來了。

如果超過了三十米深,是絕對無法靠手工真空的方式壓不上水來的,只能用電力抽水機,把水抽上來。

十幾米的水,很輕鬆就壓的起來。二十多米的井壓井很難出水,因為會很重,容易中途進空氣。

所以整個永平府也沒有幾口井,除了超級富豪,誰也不會費這麼大的功夫在家裡打口井,都是去挑溪水或者河水來吃。一棟這時代最好的樓房,頂多50兩紋銀,那已經是怡紅院級別的豪華建築了,但是這時代打一口井少說要200兩紋銀,還不能打多深,因為太深的話,容易塌方。

這年代自然也沒有吸水的機器裝置,所以只有韋寶能想出來打管道水井這種事情。

鑽洞的鐵管已經讓人在此前就打造好了,前面是錐形的,後面跟普通圓棍子一樣,然後再製成螺紋,一節一節的接上去,韋寶讓人打造了1.5米長一根的鐵管,一共30根,45米的深度,思忖這種長度是無論如何能出水了。

韋寶的甲中現在已經建造了簡易木屋,公共廁所、幾個大型倉庫,剩下來用在生活方面的便是挖一口深井,然後建一個蓄水池。弄一個水站。

沒有合格的飲用水,絕對不行。

韋寶覺得這個時代的人壽命偏短,最大的問題就是水的問題,至於說醫療方面落後,他覺得其實還好,現代人中的大部分人也不是經常去醫院,頂多說小時候比古代人多打幾針各種疫苗罷了。

衛生問題是古代生活水平和現代生活水平最明顯的差異,韋寶還不是特別愛乾淨的人,但是跑到大明這時代來,還是會在男人當中顯得很愛乾淨,給人氣質與眾不同的感覺。

如果不是覺得吃水的問題最重要,韋寶還猶豫是否將這臺最重要的蒸汽機用在輪船上,或者火車上去。但是想了想,那些還太遙遠,而且既然是用來做樣品的,還是放在本甲好一些。

在船舶上採用蒸汽機作為推進動力的實驗始於1776年,經過不斷改進,至1807年,美國的富爾頓製成了第一艘實用的明輪推進的蒸汽機船“克萊蒙”號。

此後,蒸汽機在船舶上作為唯一的推進動力歷百餘年之久。

1800年,英國的特里維西克設計了可安裝在較大車體上的高壓蒸汽機。

1803年,他把它用來推動在一條環形軌道上開動的機車,找來喜歡新奇玩意兒的人乘坐,向他們收費,這就是機車的雛型。

人們開始研製一種能以蒸汽機推動車輛快速行進的運輸工具。其中,英國的史蒂芬孫率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史蒂芬孫是一位煤礦工人的兒子,從小熟悉礦井裡用來抽水的蒸汽機,後來立志從事交通工具的發明創造。

1814年史蒂芬遜在試執行“布拉策號”機車時,雖然取得了成功,但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如噪音太大,振動強烈,蒸汽機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

火車開動時,濃煙滾滾,車輪摩擦鐵軌時火星四濺;坐在車上的人則滿面煙塵,被顛得筋疲力盡。蒸汽機冒出的火焰把附近的樹木都燒焦了。

但是,史蒂芬孫沒有氣餒,而是不斷進行改進。他在車廂下面加裝了減震的彈簧,用熟鐵代替生鐵作鐵軌的材料,在枕木下加鋪了小石子,增加車頭和車廂的車輪數量,把蒸汽機安裝在車頭以減少發生危險時的損害等。

到1825年史蒂芬孫試執行“旅行者號”機車時,情況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善。“旅行者號”牽引著6節煤車、20節擠滿乘客的車廂,載重達90噸,時速15英里。這一壯觀場面吸引了眾多的人前來觀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