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風現在是什麼名氣沒有比他們這些同屬於運動員的人體會的更清楚的了。
不說那些普通群眾能看到的廣告。
就說他們能夠親身感受到的。
現在每一次的田徑比賽,不管是市級的還是省級的。
以前他們去比賽的時候,即使有政府託底,獎金也低的可憐,贊助商要麼是沒有,要麼就是市食品廠,縣酒廠隨便出點錢就贊助了,還得體育局的人親自去拉。
尤其是看臺上的觀眾,每次看到空蕩蕩的看臺,這些大多數還是孩子的運動員都有些想哭的衝動。
可是蘇風和劉宇翔出現之後,這一切就不一樣了!
不只是政府提高了對田徑撥款的力度。
甚至每一次的比賽,縣級也好,市級也好,省級也好,都有相同行政等級的電視臺或報社來採訪,而且還會錄影。
贊助商也是主動找上門來,條件都好說。因為地方有限,擺不了這麼多的現場廣告,體育局甚至得挑出去一些。
還有所謂的獨家冠名,獨家贊助,這些東西對田徑方面的領導來說,根本就聽都沒聽過,專門去乒乓球隊取了經才弄明白。
至於觀眾,不能說場場爆滿,但坐滿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是沒有問題的。
加上觀眾是分散開坐的,只是整體去看的話,會看著到處都有人,滿滿當當的,那種心裡的充實感和受關注的的感覺,是他們以前從沒有體會過的。
再說家裡。以前被當作別人家的不成器的孩子的他們,現在不能說被鄰居當成榜樣,但至少也當成一個有正當職業的人來看了。
家裡的人也更加支援自己,也認同自己作為一個運動員的價值了。
能跑到省隊的人,又怎麼會沒有自己的意志力和堅持。
一些還有聯絡的,已經放棄了田徑的前輩還跟他們說過,“你們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而這一切,都是蘇風和劉宇翔帶來的。
因此,他們對於兩人的影響力的體會才是最深刻的。
這也許才是蘇風和劉宇翔給中國田徑帶來的最有意義的影響。
不過,此時要讓他們和蘇風比?
這次來的二十多個運動員,因為不知道國家隊來的隊員是蘇風的關係,幾乎都是100米,200米的短跑運動員,沒有多餘的人,自然是深深的瞭解他們和蘇風的差距。
因此,除了要和蘇風較量的五個人之外,其餘的人都和他們五個拉開了距離,留下了五個人在原地,用有些悲哀的眼神看著他們,顯得五個人特別的無助。
這幾個健將級在省隊都是小弟們眼中的大佬,而此時的蘇風就相當於教父了。
“大佬遇見教父就成了鵪鶉。”這一幕怎麼看怎麼讓他們有一種莫名的喜感。
“蘇風,你先去熱身吧。”田教練沒有弄明白裡面的複雜關係,不過也知道幾個人應該是緊張了,周圍的人則是幸災樂禍。
這都無所謂,他要看的就是五個人接下來的表現,遇到弱者的時候能發揮好不算什麼,只有在遇到強者的時候明知必敗,還能有足夠的勇氣去激勵自己發揮出最好的水平,這才是他需要的國家隊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