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楊劍。就在昨天,我國運動員蘇柄天以9秒99的成績成功突破了人類百米的十秒大關。這在民間引起了巨大的關注,所以我們有幸請來了體育總局的王主任和清大的牛教授,就相關話題為我們做出一些分析。”
“大家好,我是王華。”
“大家好,我是牛少君。”
“牛教授,從蘇風開始,到張陪蒙還有蘇柄天,連續三個中國人打破曾被認為人類天塹的十秒大關,這無疑是非常的振奮人心的,您對此是怎麼看的?”
“是這樣。從蘇風開始,是證明了我們黃種人也可以跑進十秒,到後來的張陪蒙,蘇柄天,他們是證明了我們黃種人在短跑上的天賦還是不低的。不只蘇風一個人可以,還有更多的人可以跑進十秒!
其次,這也是我們國家近些年來對體育方面加大了資金扶持,這才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頂尖運動員。
就以蘇風他們三個來說。
蘇風和張陪蒙算是一批的,而蘇柄天雖然只是晚了幾年進入國家隊,其實在我們內部這已經不算是一批了。
如果蘇風和張陪蒙算是一批次,蘇柄天就是二批次。
而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三批次,四批次,這才是我們現在所關心的。
還有一點,是關於蘇柄天的,其實說一說也無所謂,就是這個個頭,蘇柄天的身高和蘇風張陪蒙差別很大。
他的身高只有1米72,而張陪蒙是1米86,蘇風是1米88。
這就導致了他們屬於不同的型別。
一般來說,百米跑運動員可以分為“步長型”和“步頻型”兩種。
顧名思義,步長型就是每一步邁出的距離較長,相對的,擺動雙腿的頻率就偏低。
而步頻型則剛好相反,步頻很高,但每一步邁出的距離就相對偏少。
張陪蒙和蘇風就是屬於步長型選手,當然,蘇風能跑出現在的成績,也是他在步長型的基礎上兼顧了超快步頻的關係。
而蘇柄天就是屬於典型的步頻型選手了,他每步只有2米多一點,而蘇風和張陪蒙的步長則達到了2米3到2米4的程度。
也就是說,蘇柄天的每一步都比那些身高高的選手少了0.3米左右,可以說,他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尤為難得,可以說比其他身高體長的選手來說更為困難。
透過比賽的直播可以看得出來,蘇柄天的這種“短腿快跑”式的跑法,需要他有更快的啟動,更快的動作,這反而形成了他自身的特別的優勢,節奏非常的強勁。
很難讓人想象他這種相對矮小的體型是如何獲得如此巨大的能量的。
但可以想象的是,要透過訓練形成這樣的肌肉力量,需要的是比常人更刻苦的訓練。
我覺著蘇柄天更像是一個“半天賦”型選手,而另一半則是他的自律和努力。
所以,雖然蘇風的成績更好,但我在這裡還是要向蘇柄天說一句,蘇柄天好樣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