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1日,晚20點20分,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7.5萬個座位座無虛席,場上正在進行的是男子跳遠和女子鏈球等比賽,有的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兒,不過所有的觀眾其實都在翹首以待即將舉行的男子200米世錦賽決賽。
休息室裡,博爾特將所有人都趕了出去, 而教練米爾斯,也沒有絲毫的猶豫,揮揮手就讓所有人包括自己都退出了休息室。
很快,寬大的休息室裡就只剩下了博爾特一個人,他甚至聽到其他人走遠的腳步聲。
“你到底是為了什麼選擇跑步的?”所有人都離開後,博爾特抱住自己的頭有些痛苦的自語道。
100米再次輸給了蘇風,對博爾特的打擊還是很大的, 雖然在賽場上他已經勸服了自己, 下場比賽自己一定要贏回來, 這兩天也儘量不去想100米決賽的事情。
但在即將再次和蘇風開始對決之前,他的心理再還是有些亂了,所有的負面情緒都爆發了出來,匯聚成一種恐懼,讓他都有一種要逃離的衝動。
但是他憑藉著強大的意志力忍耐了下來,競技運動員,必須要忍耐這一切,越是成功的運動員越是如此,他現在要找到的就是一個讓自己繼續用強大的實力奔跑的理由。
“為什麼要奔跑?”
自然是為了錢,但也不全是。
“我們小,我們窮,但是我們很驕傲”,這是牙買加人常說的一句話。
對於他們來說, 唯有跑步可以帶來他們想要的一切!
牙買加是加勒比地區的一個國家,作為藍山咖啡的原產地, 擁有300萬人口左右, 約1萬平方公里, 類似於國內一個4線城市的規模。
因為是個小國,加上長久以來的殖民統治,牙買加國力基礎薄弱,缺乏國內產業,旅遊業成了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佔gdp的60%以上,但整體來說依舊是個貧窮的國家。
雖然並不富裕,但是樂觀愛笑的他們愛上了一項免費的運動,那就是跑步。
在當地,牙買加每年都有約20場專業田徑比賽,其中會有260個專業的田徑隊、8萬多的運動員參與到進去,這就相當於每40個牙買加人裡就有1個專業跑手,除去老人及小孩的話,那差不多就是每20人就有一個專業田徑運動員,這種比例已經算是很驚人了。
而在加入專業的體育隊前,那些分佈在農村地區的大量的牙買加孩子都會在山間,土地上,小河旁進行體力的訓練,有許多的運動健將就是從這些地方一步步跑到了奧運會的殿堂。
跑步, 在牙買加是窮人孩子想要走出大山唯一的出路。
就像中國那些偏遠地區的孩子翻山越嶺幾個小時也要上學一樣。
就像巴西的孩子拿足球作為自己的事業和生命一樣。
就像美國黑人最容易出頭的地方就是拿到體育獎學金進入大學再加入nba等體育聯盟一樣。
田徑, 就是他們的唯一出路!
而且說到北美洲,許多人印象中只有加拿大、美國、墨西哥這三個國家,其實除此之外,在加勒比海上還分佈著28個國家和地區,牙買加絕對是當中最出名的一個。
這就是一個個牙買加選手打拼出來的。
回顧歷史,最遠可追溯到1948年倫敦奧運會,整個短跑歷史幾乎都是由牙買加人書寫,比如唐·誇裡、米蘭尼·奧蒂、雷諾克斯·米勒、德恩·海明斯、勃特蘭·卡梅隆、赫伯·邁肯雷,還有安瑟·溫特,如果要把牙買加移民的後裔也算上,那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