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蘇風第一次看到了李寧,45歲的李寧身體的柔韌性保持的依舊良好,普通人沒有練過的,十七八歲也比不上他。
蘇風作為最後一棒和李寧的交集還是比較多的,在看李寧實驗性的飛了一圈兒之後,蘇風率先上去打了個招呼。
“好小子,真替我們國家爭了口氣,讓他們看不起我們。這次也一定要贏,知道嗎。”
李寧的語氣倒是沒有什麼壓迫性,不過卻給了蘇風一種責任在肩的感覺。
作為81年就在世界各地開始比賽的李寧來說,幾乎完全經歷了中國改革開放從落後到現在強大的過程。
尤其是他退役的時間是1988年底,那正是中國全面接觸世界並發現自己全面落後的年代。
因此他說出的話,恐怕是代表了那個時代許多人的心聲。而且看樣子他在外面也是受過氣。
其實蘇風不知道的是,李寧能說出這句話來,其中表示的愛國情意比他想象的還要深重。
自1981年在國際賽場上出道之後。
1982年,在第六屆體操世界盃上,面對世界上水準最高的一批選手,李寧憑藉一己之力獲得七項比賽中的六項冠軍。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李寧是國內公認的,甚至上了人民日報的最受喜愛的運動員,身上肩負著為中國奪得金牌,為祖國贏得榮耀的重任。
他最終也不負眾望,一人獨得三枚金牌,如果不是時間衝突,賽程繁重,金牌數可能還不止如此。
即使是賽程安排對他來說異常繁重,他還是同時獲得了兩枚銀牌和一枚銅牌。
一人得到六枚獎牌,在當時的中國體育水平比較落後的基礎上,這佔有什麼地位呢。
百分之二十!這六枚獎牌佔中國總獎牌數的百分之二十。
從此,世界體操運動賽壇的“李寧時代”來臨了,這是國際公認,並不是中國媒體自封的。
但一切在1988年就截止了,因為傷病,李寧在漢城奧運會上,竟然在吊環上摔了下來,這不是“體操王子”可能出現的表現。
緊接著,在鞍馬比賽中,李寧的“托馬斯全旋”動作因為變形未能完成,出現了嚴重的技術失誤。
這一次,李寧狼狽退場,一塊獎牌都沒有得到。
但是當時的中國,擁有的是“金牌至上”的觀念,李寧賽後迎來的不是關懷和遺憾,而是萬人唾罵。
但即使是是這樣,李寧也從沒有說過國家的一句壞話。
他對於88年奧運會最大的遺憾,竟然是因為他的失誤,導致團體賽的隊友“痛失獎牌”,只能屈居第四。
如果蘇風知道這些,他對於李寧話裡的重量應該能體會的更深刻。
不過到了2008年,國家選擇把最後點燃火炬的任務交給他,可能也是對他說了一聲抱歉吧。
李寧說完之後並沒有讓蘇風做什麼保證,他應該也知道百米比賽難以保證什麼,尤其是蘇風有博爾特這個對手的情況下,隨後則是開玩笑似的說道:“現在我們李寧可是籤不了你了,身價太高,如果不是這樣,說不得咱們還能合作呢。”
蘇風籤的是耐克,不可能再籤同為運動品牌的李寧,因此這暫時也只能是一句玩笑話。
奧運會這樣的大賽,大場面,彩排當然不可能只有一次。
在接下來的7月30日,8月2日,8月5日,還將進行三場開幕式彩排。
就這樣,國內所有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最後的訓練,而蘇風除了訓練之外,也就偶爾參加彩排,與朋友在網上或電話裡聊聊天,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隨著時間的流逝,2008月的夏季奧運會,馬上就要開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