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寶對此很不理解,總覺得這些人太沒節操了。
前一刻還在為突厥奮戰,後一刻就開始為大唐歡呼了。
他們的族人,他們的兄弟,甚至他們的父親,有可能還在戰場上躺著呢,可他們似乎已經忘記了。
“不理解?”
李元吉瞧著宇文寶送完咥達以後,一臉懵的神情,笑著問。
宇文寶認真的點了點頭。
李元吉笑著道:“不理解就對了,因為你如果理解了,你就不是唐人,而是突厥人了。”
宇文寶更懵了,下意識的道:“這些人可靠嗎?”
“可靠是可靠,因為突厥人並沒有我們唐人那麼多心眼,什麼都浮於表面,他們現在表現的是什麼樣子的,心裡就是怎麼想的。
但你家殿下如果兌現不了給他們的承諾,那他們就一定會跟你家殿下翻臉的。”
李世民在這個時候哼哼著插話,似乎在發洩李元吉剝奪了他跟家人團聚的機會的不滿,也似乎在鄙夷李元吉給咥達的各種承諾。
越苦、越窮、越沒文化的地方的人,就越認死理。
對於大唐而言,西域毫無疑問是一個很苦、很窮、很沒文化的地方,所有西域人更認死理。
認到什麼地步了呢?
認到了一口唾沫一個釘的地步。
所以對他們說過的所有話,做出的所有承諾,都必須遵循。
如果不遵循,那他們就會以你背叛了他們為由,毫不猶豫的背叛你。
所以在他們向大唐證明了他們的忠誠以後,大唐就必須接納他們,並且將許諾給他們的所有好處給他們。
在李世民看來,李元吉給的太多了,而且還是一次性給的,這就斷絕了反悔的機會,也斷絕了一點一點收服其心的機會。
畢竟,收服人心這種事情,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一點一點的賞賜,一點一點的給好處,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驅使著他們去做任何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才是一個合格的過程。
一次性把好處全給他們了,等他們消化完了,並且得不到新的好處了,那他們就會開始陽奉陰違,開始在做事之前主動討要好處。
時間長了,等他們的貪婪之心變大了,胃口也跟著變大了,大唐滿足不了他們了,他們還是會背叛。
甚至會變成一頭大唐親自養的,會反噬大唐的勐虎。
所以李世民覺得李元吉這件事幹的很糙,也很沒水平。
李元吉透過李世民的話,以及李世民的神情,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但卻沒多說什麼。
李世民只看到了他給咥達,以及咥達的族人許諾了許多好處,但卻沒看到他需要咥達和咥達的族人證明他們的忠誠。
這種唯心的東西,真要是計較起來,是沒有上限的。
所以他可以在咥達和咥達的族人幫他打了幾場勝仗以後,認可他們的忠誠,也可以在咥達和咥達的族人們全死光了以後,再認可他們的忠誠。
具體怎麼樣算是忠誠,是他說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