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什麼好玩,還是這種帆船不錯。”
郭正,指著竹製作帆船,還真有模有樣。“老闆,這個多少錢。”
“這個貴點,費工夫,你要拿給五十吧。”
一尺多長竹帆船,製作精良五十塊錢還真不算貴。“我要了。”說著,掏出一百塊錢來遞給老闆。“你們要什麼,隨便選,我請客。”
“那我要這個鴨子鑼鼓車。”
“我要這個花轎車。”
花轎車,比鑼鼓鴨子車要簡單一些,兩個輪子中間一根軸中間挖一洞,撐一根拇指粗細一米二左右木杆子,輪子軸穿過輪子外沿口挖小洞插著兩個花轎。
花轎用方形竹片,用四根削好竹籤撐起轎子形狀,轎子上頭露出兩寸長竹籤上面黏四色三角彩旗,中間轎子用紅紙蒙起來,中間大竹籤大旗幟穿過嬌子插在軸外沿,輪子和轎子接觸,車子推動,轎子跟著裝,五彩旗幟轉動,十分漂亮。
雖說沒有鑼鼓聲響,卻挺是漂亮,這兩樣子價格便宜,一隻四塊,一隻六塊,還有竹蛇價格五塊,其他小東西價格更是便宜,零零散散的好一堆,郭正一百塊錢才花光呢。
攤主還送了一燈籠給沒有選玩具的小花呢。“拿去玩。”燈籠竹篾紮起來,外邊五彩的各種紙糊起來,兩口空,只要用一底座加上一根鐵絲站一蠟燭就能成漂亮燈籠。
小花本不要,人家送著誠心,道了謝謝接過來,其實小花很是喜歡燈籠,一路更是怕人碰著,小心翼翼的。“楓子,這燈籠能點起來嗎?”
“等啊,回頭回家我給你準備蠟燭。”
李楓笑說道。“底座我家裡還有,是我小時候用的。”
“那太好了。”
李楓笑笑。“只是在咱們習俗是年三十,初一,小孩子們才打燈籠。”
“年三十打燈籠?”
“是啊,去長輩家拜年,磕頭。”
李楓小時候就喜歡帶著李彤打著燈籠去給爺爺,奶奶,大伯,伯孃磕頭會有紅包收,雖然錢不多,可足夠買一大把糖果吃著好幾天的了。
“要不這怎麼算年貨呢。”李楓笑說道。
“那我們難道還有等到除夕再打出來啊?”
“現在沒過來那般講究了。”
李楓笑說道。“回頭等回家我就給你弄好,一會燈關了,到時候篝火晚會,咱們打燈來玩。”
“太好了。”
幾個女孩子挺喜歡燈籠,一人弄了一個,連帶郭正跟著湊熱鬧,好在燈籠不貴,遊客開始更多是看看,倒是很少有人買。“不定一會,咱們燈籠一打,遊客就買了呢。”
這還真可能呢,這燈籠不比其他東西,一些遊客都沒見過的,也不像鴨子鑼鼓車,花車一推就知道怎麼玩的。大戲唱的熱鬧的,隨著大戲唱完,燈光暗下來。
村口的篝火點燃,村口各家攤主本打算開帶著來的燈,倒是買燈籠攤主挺會來事。“一家送一燈籠?”
李楓一行回去剛剛燈籠弄好,站上蠟燭回來,發現,村口各家攤子上都有燈籠,紅的,綠色,彩色的,各色燈籠別提真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