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林遠松,還有國丈宋公文,以及一干隨行的文臣們,都聚在了一起。
不過在這些人當中,卻沒有一個武將。沒辦法,現在他們是隨軍出征,且在場的都不是什麼普通官員,尤其是林遠松以及宋公文,那都是手握實權的重臣。
若在這種時候,與武將牽扯起來,怕是會惹人非議。
任誰都知道,但凡任何一位皇帝,對於這種事情都極為敏感。
而在場兩位大臣們,對此也相當清楚,同時也明白不能沾染這些東西,因此此前半個月,與那些武將們,幾乎沒什麼交流。
而現在,眾人之所以聚在一起,卻是在討論行軍方面的事情。
“兩位大人,你看看現在這事怎麼辦啊?”
“陛下就駐紮在此地,百越的大軍都開始隱秘起來了,若再這樣等下去,我們大軍到鎮南關,怕是人都找不到,要不要再去勸勸陛下,早些開拔?”
此刻,一位文官走著眉頭躬身道。雖然他對於軍事並不瞭解,但也知道打仗這種事情,機會稍縱即逝。
現在他們如果全速前行,儘早到達鎮南關,趁著百越大軍還沒有完全隱秘在那深山之中。
然後直接發兵圍剿,說不定還能取得一些成果。
即便戰果沒多大,可總比一直在原地等著要好很多吧?
而其他的大臣們,也同樣是如此思考的。
這些人雖然平日裡沒有和武將們過多去接觸,但也看出來有些將領們對此頗有微詞。
同時覺得,陛下有些不把打仗當回事了,行軍路上各種耽誤不說,現在居然還直接停了下來。
只不過在場的這些官員也知道,自己人微言輕,尤其是言官,更是無奈,因為今年,御史臺上的每一道奏摺,陛下從未聽過,也沒采納過。
所以眾人想著,在這種情況下,也唯有依靠面前的兩位大臣了。
上方,林遠松和宋公文聽到那一席話後,並沒有立即開口。
而是稍稍沉思。
最後,作為兵部尚書的林遠松道:“陛下自然有陛下的想法,我們做臣子的,唯有服從,就像陛下說的那樣,百越就在那裡,跑不掉,即便去晚了也沒什麼。”
他有從軍的經歷,也在神武侯手下待過一段時間,所以軍令如山的習慣,並沒有改變。
就算心裡清楚,現在這種情況,越來越不利於大魏。
可陛下是天子,說的話一言九鼎。
做臣子的,只能聽從。
旁邊,宋公文看著在場眾人,思考了一下,然後道:“其實,我倒是覺得諸位同僚不要著急,或許,陛下這樣安排,有更深的含義在其中呢?”
“兵法確實有雲,兵貴神速,但有時候並不是鐵律,諸位想想,此次南征百越,行軍速度雖然很慢,但也造成了一個結果,就是大軍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並沒有像一般行軍那樣倉儲。”
“我觀察了一下,大軍當中,無論是騎兵亦或者是步卒,在經過充足的休息後,每一個都精神飽滿,體力十足,諸位想象,這樣的大軍,戰鬥力有多強?”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百越之地,山高水深,我大魏的軍隊,很難在這種地勢上佔據優勢,若輕易前往,匆忙與百越大軍開戰,能佔到多少便宜呢?”
“陛下御駕親征之事,如今已經是天下皆知,那位百越所謂蠻主,對此肯定也清楚的很。”
“若他趁著這個機會,特意設下埋伏,讓我們往裡面鑽呢?”
事實上。
宋公文的這一席話漏洞有很多。
尤其是身為兵部尚書的林遠松,更是能找出十餘條反駁的點,可他卻沒有開口。
而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位國丈大人不一般。
當然,所謂的不一般,並不是指身份。
而是對方有一個兒子。
冠軍侯宋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