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京都。
玄武大街。
兩道身影並肩而行,引來一些矚目。
主要是這兩人身份太不一般了。
一個是當朝國公,武將之首。
一個則是大夏禮部尚書胡庸。
兩人聚集在一起,難免不讓人震驚咂舌。
而此時,胡庸的聲音也緩緩響起。
“國公,大夏書院兩日後就要開始了。”
“錦年的文章老夫觀閱過,一句民為貴當真是精髓。”
“若不出意外,此番大夏書院過後,朝堂之上將會迎來一位能臣,顧家往後當真要輝煌無比。”
胡庸開口。
他微微笑道,稱讚著顧錦年以及顧家。
“胡大人當真是美言。”
“能臣算不上,只希望老夫這孫兒,能腳踏實地為百姓做些事實,未來當個侍郎,老夫都滿意了。”
鎮國公輕輕笑道,在自家人面前,他可以狂妄膨脹,但對於胡庸他還是收斂了許多。
倒不是怕什麼。
而是兩者算不上一路人,如今胡庸前來,他豈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太子被撤監國,胡庸也是忠實的太子黨,知道自己不可能站隊,但顧錦年卻不一樣,以往是沒有機會也不知道找什麼理由。
現在不一樣了。
顧錦年展露出才華,有儒道能臣之資,未來前途不可限量,早晚要入朝堂,成為文臣。
既然成為文臣,就必須要選擇站隊,選擇好了團隊,以後進入朝堂可謂是如魚得水。
但顧老爺子也不傻,不可能讓顧錦年這麼早就牽扯到奪嫡站隊去。
“國公謙虛了。”
“錦年之才,未來當個尚書完全是綽綽有餘,指不定還能成為大夏宰相,輔佐明君,成就一段佳話。”
胡庸笑著開口。
但此話一說,顧老爺子眼神當中微微閃過一絲異樣。
“倘若有這麼一天,老夫死也瞑目,只不過錦年終究是頑童,雖有才華,可朝堂深似水,還是需要好好沉澱沉澱。”
“老夫現在只希望文景先生將大夏書院好好收拾收拾,得讓錦年吃點虧,不然這孩子自幼被慣,如今有這般成就,當爺爺的還是擔心啊。”
顧老爺子笑著開口。
只是後半句話,顯得有些憂心忡忡。
但這種言語,終究是推辭。
但胡庸的意思也很明確,若是鎮國公選擇站隊太子,等太子繼位之後,顧錦年年齡還小,等到六七十歲,直接任命為大夏宰相。
這算是一場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