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易隨心前行,抬足之間,便有數里瞬息逝去。
青巖山峰雖是疊巒孤偉,險峻陡峭,似為橫刀一切,山體光平渾滑,難有著力之點,行之不易,道阻且長,卻對唐易不得造成任何影響,不過十餘步數,便從山腳行至半山之腰。而從此處起始,原本就於周遭繚繞不絕的雲霧煙霞顯得更為集集濃郁,齊齊團簇彌布,密度之大,甚至常人亦能清晰感受到潮溼氣息。
如此潤潤相合,幾欲凝結為水,然於此處山間,卻始終未有甘霖布澤,雨露降地。
玉淨瓶似乎頗為歡喜這方地界的雲霞煙霧,純透瓶身流光溢彩,頸口之中更是傳出隱隱吸力,這並非唐易操縱真元促成,乃是寶物自行運轉而致。
唐易有感,不為所動,未曾助之,卻也未曾阻之。
玉淨瓶靈性頗深,雖是尚未誕生神智,但也有所通感,自然便能選擇利於己身之舉措,這方山川或許便是它的機緣之地。
按說玉淨瓶中傳出的吸力並不算強,可奇怪的是,所至之處雲霧卻極速被其收斂,瞬息之間,便有不計其數吸入瓶中。
……
……
如此疾速吸收之下,唐易周邊的雲霧雖是奔湧不絕,卻始終未曾變淡,反而更為濃郁。
青岩石山上的煙霞盡皆飄集匯來,越聚越多,如同四起的濃煙,遮的人看不清前方。溼度太過密集,若是常人身在其中,怕盞茶功夫便窒息而亡。
此景象之壯觀,彷彿並非玉淨瓶在吸收霞霧,而似雲煙迫不及待的紛紛投入瓶身。
現下瓶內匯聚的雲霧足以下數十場傾盆大雨,若是唐易迴轉世間,即便不修何呼風喚雨的法術,單憑此寶貝,亦足以被凡人當作神仙一般供奉。
浮雲雖為流輕,但若是數以萬計匯聚,也可敵山石之重,而玉淨瓶之份量並無一絲變化,還是那般輕盈。只是瓶身愈發的剔透無暇,原本的潔白在光彩之下也被透亮取代,於外觀之,甚至隔著瓶壁便能望見內中雲海升騰、群霧奔湧之瑰麗異景!
……
……
玉淨瓶中,雲霞越聚越多,愈發的溼潤渾厚。
唐易驀然發現,凝結至一定程度,終是引起形質之變,於煙霞中心之點,凝聚出瑩瑩剔透的第一滴水。
這顆水珠從煙霞之中滴入瓶底,居然凝而不散,落而不消,甚為奇異!
唐易細細觀之,水珠體積不大,甚為滑潤,甚為徹亮,只覺其中生機盎然,尤是活力……
第一滴水珠只是起始,隨之便是兩滴、三滴……
越來越多,越來越快,接連不斷,不復終絕。
由於水滴的集匯,佔據了瓶底空間,玉淨瓶中甚至分出涇渭之景。上方諸多流霧雲霞匯聚,下方仿若化為安湖沉靜,一靜一動之間,恍若兩界。
……
……
不知多少煙霞才匯聚出這些雨滴,雖其具體效用尚不明確,只是其中蘊藏的生機已然珍貴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