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心情最為複雜的,恐是在場仍困頓三轉境界的宗師真人了,他們多半有推轉金丹失敗之經歷,更甚者還不止一次,對此壁障之艱難俱是深有體會。
相較而言,前兩轉金丹推動容易些許,不管何人每每皆是小心翼翼,未敢做絲毫馬虎。何況是如此關鍵一步,無論怎樣精心蘊養金丹皆不為過。
時至今日,依然看不到一絲希望、尋不得任何出路的還丹宗師大有人在,好似今生已無望得成。
若非還丹宗師意志之堅定、心神之沉穩遠超尋常修士,怕是迷惘之中,早已神魂紊亂,頹廢自棄。
對他們而言,欲求大道而不得之,並不亞於一場痛苦不堪的折磨。饒是未曾瘋亂,滋味亦是難受至極,每每尋不得前路,總是道心如惔,雜念頻起,頗有倍受煎熬之感。
他們畢竟正值此種困擾,欲破煩頓而不得,更無法似林立可等人那般,已然度過此等階段,自然更易豁達釋然。
再觀唐易,好似之間壁障並不存在,輕鬆寫意之下便做突破。聯想自身困頓至極,心中震驚、複雜等等情緒,比他人更為強烈幾分……
反觀那些修為不至的修士,有的只是單純欽佩、激動,無外乎再有些憧憬、敬仰。因他們並不瞭解詳細,更不知曉內情,只知得成還丹的修士,便是宗師,便是難以企及的高人。卻不明瞭,修為愈高,前行中就愈發的步履維艱,或者說即便知曉此等道理,也絕難想象那些壁障是何等的難以逾越!
……
……
無論如何,境界突破乃是喜事,又當眾成功推轉金丹,他人反倒比唐易更為欣喜躍然,一個個言笑晏晏,熱鬧非凡,倒有眾人同歡之態。
道門之中,無論境界高低,俱是感念唐易此前講道之恩德。
同統道論之舉,佛門眾僧雖心情複雜,卻亦是佩服唐易之修為、感悟。
一時之間,無論佛、道之人,無論修為高低深淺,皆是齊齊真心相拜,唱祝:“為真人賀!為真人賀!!為真人賀!!!”
聲浪重重增強,直至三聲,頗有衝破雲霄,直達九天之勢!
唐易立而拜謝,答禮道:“謝過諸位!”
足下巨樹搖搖曳曳,鬱鬱蔥蔥,枝葉顫動,好似亦為唐易歡喜。
唐易有感,若有所思,而後徵詢程孝先:“道兄,此物可否予我?”
“道友若是喜歡,自無不可,儘管拿去便是。”
程孝先劍眉微動,華白袖袍微微一揮,很是痛快,並無半分遲疑。
這巨樹乃是靈種,名為念桐,倒也有些來歷,是程孝先昔年斬殺一外海妖物所得。
那妖物當時雖不知因何昧了靈智,真元神通卻也不亞於九轉絕頂修士,若非神魂陷入紊亂,即便程孝先亦要費一番手段。
此樹便是其種族存生之物,正如梧桐能引鳳凰,念桐則能助那族妖物進化,能大能小不說,還可助神念、真元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