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透亮的虹線貫穿於虛無之間,散發著璀璨的光輝。這是一道劍意,一道程孝先的劍意。
唐易不驚不擾,無急無憂,任由劍意逼近。當劍意碰觸到肉身的剎那間,忽然化為粉末,瞬間入了唐易體內。
於此之時,唐易飛速運轉的神念更如波濤洶湧,那道化粉的劍意頃刻間重新凝聚後,奮不顧身的襲向面前的神魂!
當二者相撞,唐易的神念好似輕而易舉的便將劍意包圍,迅速對其融化吸收。而程孝先的劍意畢竟受境界所限,一觸即潰,未曾惹起半分漣漪。
劍意看似處於劣勢,可其凝質程度遠遠不是其它劍意能及,雖在溶解,但速度極為緩慢。若是這般下去,只怕未等唐易融吸終了,神念中其餘劍意的殘留亦將壓制不住。
……
隨心而行,偶生感念,把握時機,此乃天時。
玉階上兩千道由淺入深,變換萬千的劍意是地利。
渾厚的神念,迅速的恢復,加之非凡的感悟,此是唐易的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皆有,此刻雖是最危險的時機,卻也是最為絕佳的時機。
……
他人看去,唐易的神情慢慢變得嚴肅,臉色漸漸有些蒼白,似是還原為第一玉階時的狀態,久立而不行。這些外在的體現,意味著唐易已然到達自身所能承受的極限!此時的每一瞬間,皆伴隨著艱難兇險。
唐易的神念雖是渾厚,而千道劍意卻令他的神念亦分化為千。此時所有的劍意皆被壓制,尚未掙脫而出,此情形下心神亦是難受至極。
壓制劍意時心神損耗巨大,僅此一點,亦絕非還丹二轉境界所能承受。若非《道德經》相助,唐易早已崩潰,饒是如此,神念亦面臨透支。
如今徹底融合的劍意本質已有近千道,不過皆為練氣境界,下餘的劍意愈發變換莫測,難以揣摩。
唐易現今對練氣境界的劍意體悟,若放於靈洲地界,怕是還丹劍修宗師亦不能及,但終究只是練氣,並非築基,一層境界,難度何其倍增。
如此行事,便是充分利用時間差距,一定時間內,若是不能融合成功,神魂怕是在龐大的力量面前,會受損嚴重。而搶得時間,率先融合,則萬事無憂。
目前仍有一個問題,唐易百思不解。
“以自身的境界,加之諸多助益,兩千劍意亦有望體悟容納。可雖部分劍意化為的本質,卻太過純粹無暇,僅此而已,因何未能轉化為我之劍意?”
唐易心神兩用,一邊加速融合,一邊暗自思考。若是外人知曉在此情形下他竟能分心,怕更是驚駭無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