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開口了,張飛不是固執的人,便就作罷。
另一方面,曹操、孫堅聞聽潁川告急,俱派人過來。孫堅的部隊就駐紮在梁縣,許褚在東,他在北,所以程普來的快。
程普帶來了孫堅的口信,卻是孫堅請求回擊北上。
北上自然是再次攻打伊闕、大谷兩關了,對孫堅而言,以攻代守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這時候胡軫想要回援尚需時日,確是個奪取伊闕、大谷其中一關的好時機。
許褚沒有答應。
剛中了賈詡的計,豈能馬上又中他的計?旁人不知道賈詡的厲害,許褚是知道的。賈詡的計策絕不會這麼簡單,派胡軫進攻潁川,當只是其中一環,引許褚等人進攻伊闕、大谷兩關,極有可能也在此人的計劃之中。
因了這個猜測,許褚還是覺得穩妥為上,輪氏、陽城丟了也就丟了,不怎麼傷筋動骨,只要陽翟不丟,動不了他跟曹操的根本。
將此意傳達給程普後,程普離開不久,曹仁到了。
曹操的意見與許褚相仿,只是加了一條:一定要勸住孫堅。
曹操雖也是跟孫堅認識不久,可他畢竟在洛陽的時間很長,對孫堅的用兵之法大體有個瞭解。孫堅用兵,旨在‘輕猛’二字。輕,是不怎麼喜歡多加思慮得失的意思;猛,是一往無前、悍勇非常的意思。
即是說,孫堅行軍打仗,猛則猛矣,但少了點智謀。
且以許褚對孫堅瞭解,他身邊是沒有什麼智士輔佐的。便馬上寫就一封書信,請曹仁代為轉交。曹仁接過信,立即去找孫堅。
孫堅見過曹仁後,將許褚的信看了一遍,對左右道:“如此猶豫不決,何時能光復洛陽?”
因為袁術來信叫他回兵的事,孫堅昨天才從魯陽返回梁縣。在魯陽的時候,孫堅得知了袁術的計劃:取南陽,聯孔伷。張諮已經死了,袁術要取南陽,舉手之勞,聯合孔伷,也就是派個使者過去的事。可不論袁術怎麼說,孫堅就是不願意退軍回魯陽。孫堅畢竟手底下有著兩萬人馬,袁術不能強行命令他,是以最終只得讓孫堅繼續留在梁縣。
孫堅煞費苦心地留在梁縣,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討董。眼下胡軫去到潁川,正是進攻的大好機會,可許褚、曹操居然不願意出兵,真真讓他嘆息痛恨不已。
正犯愁,門外軍士來報——董卓縱火焚燒洛陽。
孫堅目中精光閃爍,興致高昂地對左右道:“好啊,董卓一把火燒了洛陽,其軍必不願久留,傳我軍令,無需等許、曹二將軍,馬上拔營北上!”
.......
曹操、許褚分別得知了洛陽大火,孫堅獨自北上的訊息。
同一天裡發生這麼多新的情況,許褚頓覺有些無從下手。洛陽的大火,早在他的預料之中,這便更好解釋了董卓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派使者勸降,同時又讓胡軫進攻潁川。
如果沒猜錯的話,袁紹那邊應該在同一時間遭遇了董卓的攻擊,至於酸棗,那幫人想必董卓打都懶得去打。
“一把火燒了洛陽,董卓當已萌生退意。”姚昇忽道,“此時或正是出兵之時。”
許褚聽後沉吟不語,他總覺得哪個地方不太對。
卻聽郭嘉出言說道:“火燒洛陽,亦有可能是董卓引誘我等北上的一計,主公,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