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行走在汝水岸邊,劉備轉頭看了眼自家弟兄、士卒們,喟然而嘆。
關羽走近前來,問道:“大哥在想些什麼,此時正乃吾輩奮發圖強之時,怎麼能輕易嘆氣呢?”
劉備收起愁容,展顏道:“雲長,愚兄已至而立之年,對於一個有志之輩,算是不小了。可是你看,兄麾下部曲僅五百,職位僅是區區一司馬,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
張飛也湊了過來,朗聲笑道:“大哥何須犯愁,不是有俺和二哥與你作伴嘛!還有憲和,俺們四人齊心協力,不怕不能出人頭地!”
劉備搖頭苦笑,張飛萬人敵,衝殺於戰場之上斬將立功不在話下,可與之談起自己的遠大志向,似乎有‘對牛彈琴’之嫌。
他現在渴望的,是一個足以讓天下英雄側目的聲名,一塊足以讓自己施展能力的地盤……隨從許褚帳下討董,名聲上,他們三兄弟都有所增長,慢慢進入了中原豪傑的視野裡。可是地盤呢?區區一司馬,又非許褚嫡系,今後會有機會求得一縣令、長麼?
劉備不由心想:可惜我出身低微,家道衰落,如若家中世代二千石,今日怕早已成為一方郡守,再不濟,亦能與諸路討董群雄一樣,至少不用仰人鼻息……
劉備的祖父劉雄曾被郡朝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縣縣令,不想傳到他這一脈,已是不得不靠‘織蓆販履’為生。就算年輕時候曾外出遊學,拜到大儒盧植門下學習,也是受了叔父劉元起的資助才得以成行。正因了這些故事,在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將自己當成一個‘士’的。也正因為將自己當成了一個‘士’,且又是中山靖王之後的緣故,本就不甘寂寞的劉備,對自己的處境憂心忡忡。
劉備非常清楚,如今的‘士’,早就不是先秦戰國時候的‘士’了。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士子們各自有自己的見解,在指點江山的時候,他們是‘志在求道’的,在自己認為的‘道之所在’上,他們‘雖千萬人吾往矣’,但若道不同,則寧願隱居歸田,也不願放低身價。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那個時代士子們的鐵骨錚錚。
可自入前漢以來,情況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孝武皇帝獨尊儒術之後,士子們的風骨漸漸從志存於道轉變成了志在從王,到如今,儼然是絲毫不諱言功利二字。
身處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劉備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葉扁舟,由不得他選擇,要想成就一番大事,那就得千方百計地去追求自己的功利。
想到這裡,劉備緊了緊拳頭,對關羽、張飛道:“討董已畢,愚兄無意返還右北平尋公孫將軍,雲長、翼德,你們隨我一同去見許侯。”
關羽、張飛異口同聲相問:“去做什麼?”
劉備斬釘截鐵地說道:“求一六百石耳!”
漢制,大縣設令,秩千石;小縣設長,秩六百石。
劉備言下之意,是要去求一小縣作為自己的起家之地。這個要求相對來說較為合理,廬江郡多山水湖泊,縣多是小縣,如果向許褚求一個大縣縣令,許褚答應下來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求一個小縣的縣長,就比較可能得到首肯。
當即去前軍尋找許褚,路上恰巧遇到戲忠,劉備行禮道:“戲校尉。”
戲忠還禮,問道:“司馬可是在找君侯?”
“正是。”
“君侯在後邊家眷的車隊裡……司馬要是沒有要緊的事,暫且等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