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梁縣以北百里外開始,曹操就不斷遇到董軍的兵馬,或是胡軫佈置下來的駐防營地,或是些遊弋的騎軍,總之戰事不斷,每天俱有好幾次陣仗,曹操士氣旺盛,連戰連捷。雖都是不痛不癢無關大局的戰事,卻也讓許褚所部軍中士氣大振。
輔一接觸,便知這次的董軍顯然沒有了上一次的鋒銳之氣。
這天傍晚,許褚下令紮營,又收到曹操的軍報。
曹操兵進至伊闕、大谷兩個關隘之間的時候,做了一個決定——讓曹仁、曹洪不計代價地攻打伊闕關。
許褚得信後,忙召眾人議事。
郭嘉點評道:“此乃曹將軍聲東擊西之計也。伊闕關內的胡軫、徐榮二人,此刻定以為我等主攻伊闕關,待主公帶兵到達的時候,曹將軍揮師與我等猛攻大谷關,一戰可下!”
許褚點點頭,卻皺眉道:“只是胡軫非是智庸之輩,徐榮更是狡猾無比,不將他們打痛了,也許仍不能使董軍中計。”
這時候兩軍交戰,關鍵處跟上次一樣,許褚與曹操都很怕戰事被拖的曠日持久,一旦打成了拉鋸戰,他們依舊可能無功而返。
雖說現在伊闕、大谷關的董軍與許、曹聯軍的兵力對比是己方佔優,可兩軍對戰,勝負從來不是按照兵力多寡而定的,目前來看,能否最終取勝,還有幾個變數在。
最大的變數自是身在洛陽的董卓、賈詡等人。
董卓和賈詡如果及時發現了許褚跟曹操的作戰意圖,急派兵馳援大谷關,仗就難打了。
另外一個變數當是胡軫、呂布、徐榮等守關諸將。
如果他們三個能齊心合力,互通有無,配合默契,自也能及時發現許褚跟曹操的意圖,兩相支援,仗也不好打。
尤其是呂布的幷州兵,兵精將猛,雖然人數不是很多,但是野戰威脅極大,萬一有新援派到大谷關,解放了呂布,那麼許褚又要再一次面對幷州鐵騎的無情衝擊。
......
卻說曹操先行,替許褚掃平了梁縣至兩關的道路,抵達兩關之間後,他派曹仁、曹洪率本部三千精銳逆擊伊闕關外的董軍。
關外董軍主將是徐榮,他登高而望,對左右道:“曹操派兵扼住了我部與伊闕關的要道,自己則帶主力扼住了伊闕關與大谷關的要道,看似要猛攻我部,卻只派了數千精銳邀戰,有些古怪。”
立在一邊的李蒙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管曹操有什麼奸計......,徐將軍,請下令讓蒙去滅了這支部隊!”
徐榮想了片刻,點頭道:“好!李校尉勇武過人,正是當用之時!傳我軍令,著你帶兩千步騎往戰!”
李蒙率軍與曹仁、曹洪部鏖戰,直打了一日,互有傷亡,但李蒙攻不下曹軍的營壘,故而到日落時分,鳴金收兵。清點戰果,很明顯曹軍損失更大。
徐榮一直在觀望作戰的情況,他忖道:若是佯攻,大不必與李蒙打得如此激烈,如此不計傷亡,看上去,確實像是要為後續部隊掃平障礙......可不管怎麼說,這支曹軍部隊的人數還是少了些。
李蒙回營後,徐榮馬上召他相問。
“此曹軍所部將領是何人?”
李蒙答道:“曹仁、曹洪。”
徐榮聽罷,‘咦’了一聲。曹仁、曹洪都是曹操的族人,被委派為先鋒,置身於生死之地,應該不會是疑兵之計了。
曹仁跟曹洪的位置確實非常危險,如今伊闕關內的胡軫肯定知道了關外的戰事,就曹仁、曹洪所部的位置,只要胡軫派兵出關,很容易就被董軍半包圍住,從而變成九死一生的狀況。
徐榮忖度曹操再怎麼樣,當也不會狠心到讓自己的族人去‘送死’,於是急寫一封軍報,派人送到關內,請胡軫立刻出兵配合作戰,力求將這支曹軍盡數圍殲。
此時的曹操,亦是正在為難。
曹操沒有料到駐守關外的徐榮這麼快就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動機來,又這麼快派李蒙往擊曹仁、曹洪部,原本他想的是:董軍必定因我軍勢大而不敢輕動。現在看來,他小看徐榮了。
帳中將校齊聚,一人出列道:“將軍,子孝與子廉部眾不多,再經董軍試探,恐怕就有危險了。”
曹操轉目視之,原來是曹純。
曹純,字子和,曹仁之弟。這次曹操派曹洪返回沛國募兵,剛剛及冠的曹純就跟著曹洪一起過來了。曹純武藝不錯,而且尤善馬戰,他到來後,曹操馬上任命其為夏侯淵帳下騎軍軍侯。
曹操笑道:“子和不必過於擔憂,徐榮用兵過於沉穩,胡軫肩負兩關守備,兩人當是求穩為先......,況且子孝、子廉武藝膽略均是不錯,即便遇到危險,只要我們及時支援,應當還是無礙的。”
曹操這樣說,主要是為了安定軍心,其實他自己也知道曹仁、曹洪的處境非常危急,需要儘快想辦法。問題在於此時曹仁、曹洪若是撤軍,等於是告訴了胡軫、徐榮他派的只是疑兵,真正要打的是大谷關,所以他左右為難,一時沒有好的辦法。
這時候夏侯淵出列言道:“兵法有云:圍魏救趙。孟德,不如我親率騎兵陳列於野,一旦關內胡軫部出關邀戰,我便率騎兵突擊徐榮軍營。如此,子孝、子廉之危自解。”
曹操嘆了一聲,這樣做的壞處顯而易見,他佯攻伊闕關的舉動,有可能就被胡軫、徐榮給拖住,成了尾大不掉的局勢。
左思右想,曹操斷然道:“不必!我相信子孝與子廉的能力,他們只要守個兩日,許侯的前鋒就會抵達,守住三日,我等就能攜兵共擊大谷!”
曹純仍要說話,被曹操一瞪,只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