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麼?”荀彧眸子裡漸漸清冷下來。
卻聽許褚緊接著道:“但我畢竟非是袁本初,今我討董,雖是響應二袁的號召,然擁漢之初衷不會改變。袁本初若真另立新君,我便視其為國賊!”
一番話說的斬釘截鐵,可實際上,許褚知道袁紹的這個計劃後來沒有成功,不然借他個膽子,這時候也不敢去招惹袁紹。
可荀彧不知道許褚知道袁紹會失敗,所以在聽了許褚的話後,大笑道:“仲康,你可猜得到袁本初想立誰為帝?”
許褚哪需要猜,另立天子這樣的事,本就不可能隨便尋一個姓劉的人出來擋槍眼。一是要有名望,二是要資歷老,放眼天下,也就益州牧劉焉和幽州牧劉虞了。而幽州與冀州相鄰,袁紹為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肯定會立一個離自己較近的、便於控制的人。
所以許褚假裝想了想,用詢問的口氣說道:“劉虞?”
郭嘉頷首道:“劉幽州不會答應,那些人恐怕是空歡喜一場了。”
那些人?許褚不由想,難道除了袁紹,還有其他人參與此事?不過想想也是,另立新君是何等大事,袁紹固然自衿,大體也不敢單獨去冒這個大不韙。當初董卓鴆殺弘農王,斷了一部分討董諸侯的政治幻想,這些人極有可能就因為扶持弘農王劉辯不成而把主意到到另立劉虞上去。
荀彧沒有說劉虞為什麼不答應,但許褚可以預見到,當劉虞拒絕了袁紹他們的提議後,酸棗的聯軍大概就會真的作鳥獸散了。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暫時失去了政治目的那些人,自然不會繼續再酸棗耗下去。
“文若,今次返家之後,你準備回河內麼?”許褚憋了良久,終於將這句話問了出來。
其實若不是偶然間從張岐那裡得知袁紹的暗中謀劃,荀彧依然準備回到袁紹身邊。
荀彧也是沒有辦法,放眼整個天下,似乎能夠挽救山河於倒懸的,便只有袁紹一個人。袁紹的身邊,簇擁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名士,短短數月的功夫,從一個被幽禁的渤海太守,成了身邊文臣如雲,猛將如雨的討董盟主。
逢紀、許攸、高幹、審配、郭圖,甚至名為韓馥麾下的田豐、沮授、鞠義等人,也都慢慢地,暗自被袁紹拉到身遭。
不出意外,不久之後冀州的主人便會從韓馥變成袁紹,有了富庶無比的冀州,攻下洛陽,東擊函谷關,將天子從長安接回,使大漢重回正軌,似乎都可以展望。
前提是,袁紹願意這麼做。
荀彧不答反問:“聽說曹孟德到揚州募兵去了,仲康,你們是想繼續北上擊董?”
“當然,”許褚轉身看往洛陽方向,“董賊一把大火,洛陽生靈塗炭,天子百官,商賈百姓,均被強遷至長安。可不管怎樣,洛陽終是大漢故都,必需要光復。”
話音剛落,忽有一人說道:“從戰事發展來看,洛陽亦是必須攻克。”
許褚尋聲看去,卻是郭嘉與陳群一齊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