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縣縣城不大,城高不到二十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卻有東、南、北三處城門,吳寬、劉衝、翟容各擇一處,許褚率軍其後,伺機而動。
到了約定好攻城的時間,擂鼓聲隆隆響起,三處前鋒死士架著雲梯朝城池衝去。
許褚的位置在梁縣東方,緊綴在城東劉衝所部三千人後方,因而他能稍稍看見攻城的情形。只見劉衝前鋒頂著箭雨將浮橋放好,隨後十餘架雲梯間次而上,爬上雲梯計程車卒或被箭射到,或被石塊、圓木等物打中,從半空中摔落,死傷慘重。第一波死士全數陣亡,劉衝立即下令第二波死士進攻,如是攻打了一個時辰後,城頭上的火力漸漸委頓下來,總算有士卒爬到城頭,跳上城牆。
許褚遠遠看著,不知為何總覺得哪裡不對,因問郭嘉道:“奉孝,這樣打下去似乎不對。”
郭嘉神色凝重,說道:“梁縣小城,董軍人數隨少亦能防備周全,不使某處成為弱點......而且,當還有餘力伺機出城攻殺。”
許褚心頭一驚,頓覺郭嘉說得在理。料那徐榮此時亦在等吳寬、劉衝、翟容攻城不利之後,尋到某個突破點,帶騎兵出來掩殺一陣。
只是單憑這樣的話,吳寬等人應該也有所防備,不至於被衝的自亂陣腳。
許褚轉目再看東城城牆處,果見多次衝擊城牆之後,劉衝所部攻勢受挫,偃旗息鼓,不由猜道:徐榮這時候會衝出城嗎?
等了良久,東城門紋絲不動,徐榮沒有趁機衝出來掩殺。
許褚正費解著,忽有一騎從北邊馳至,那騎士翻落馬下,顧不得被摔得‘七葷八素’,顫聲對許褚道:“將軍不好了!吳校尉被徐榮斬殺,董軍人從北門出殺出去了!”
眾人皆色變。
卻是徐榮守上一陣後,悄然將重兵調往北門,許褚所見東城門出火力漸減,原是徐榮設下的障眼法,實際而言,北門所受的壓力是最大的。等北門吳寬所部損失慘重、士氣大弱之時,徐榮放下吊橋,親率李蒙等將開啟城門,疾馳而出,斬殺吳寬。
許褚想不明白的是,吳寬好歹也統領著四千人,怎麼會被徐榮輕而易舉地斬殺了呢?
戰後才知,徐榮用的是跟戲忠一樣的辦法——激將。
激將法可以說是俗套至極、用到爛大街的計策,然而古往今來,這個辦法長盛不衰,其中的原因亦簡單至極——好用。
徐榮率騎兵出城後,當即命眾董騎叫囂,這些董騎許多都是胡人,粗鄙之語隨口就來,吳寬忍得了一時,忍不了多時,點齊親兵邀戰,只數合,便死在徐榮大刀之下。
“糟了!”
“主公這是?”
“奉孝,梁縣北邊即是注城,徐榮突然到來,曹仁、曹洪可就危險了!如若此二人有失,我有何面目去見孟德!”
郭嘉淡淡一笑,“主公放心,二曹此刻應已退軍。”
“嗯?”
“注城雖小,駐軍也少,可卻是古之要塞,城牆高堅。曹仁、曹洪雖有二千之眾,欲要拿下注城,固不難取,可亦得耗費數日。曹仁、曹洪只需在城外看上幾眼,便知食之無味,自然就退了。”
郭嘉的意思:注城確實小,可也正因為小,城的周長就這麼大,防禦起來也更加容易,莫說曹仁、曹洪只有兩千人,便是兩萬,又能如何?還不得慢慢耗著。
許褚這才知道,自己不知注城底細,是以早先讓曹仁、曹洪打注城,而郭嘉對此地知根知底,當時卻不阻止,可見他是有意讓曹仁、曹洪空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