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幹、子經有這般勇氣,本府心下甚慰。便由你二人領十名精幹虎衛,去打探九**的落腳處。不過有言在先,一旦遇到急情,你們當速速返回不可戀戰。”
何楨、牽招大聲領命,“楨(招)必不復府君之望!”
目送兩人離去,許褚心中有些煩悶。這時候能商量的人便唯有辛毗了。
“佐治,九**好巧不巧,於此時有意進犯陽泉,會不會有人在背後慫恿?”
許褚的煩悶,正是猜不透的周泰、蔣欽的動機。按照陽泉縣尉所說,這時節九**當不會入江劫掠的,更不用說進犯一縣。退一步說,即便周泰、蔣欽是自己要來陽泉,他們又能做什麼呢?這時候不是夏收、秋收的時候,百姓家中的存糧不多,對周泰、蔣欽來說犯縣的收益跟風險顯然不成正比,更別提這時候的廬江太守是他許褚,一個有‘知兵’之名的武人。
辛毗的想法和許褚不謀而合,同時,也想到了兩個可能的幕後推手:刺史陳溫,還有丹陽太守周昕。
顯然周昕的可能性更大,不論從性格還是做事的風格,許褚跟辛毗都覺得會是周昕。而且敢撩撥許褚虎鬚的揚州大吏裡,也就他們兩同時具備動機跟實力。
辛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看到許褚微微點頭,繼續道:“問題在於,若真是周丹陽所為,郡西、郡東兩處,極有可能在近日發生變故。”
許褚的擔心正是在這裡。
周昕的運氣非常好,用計的時候正好許褚在巡視郡中的農桑。也可以說許褚有了郭嘉、戲忠等人的廟算,因而膽大妄為地在明智周昕可能發難的時候還執意行縣,造成了現在這個不利的局面。
好在有了佈局,也好在郭嘉、戲忠、徐庶都是信得過的人,許褚這時候還能鎮定自若地跟辛毗洽談。
——牽招與何楨兩人穿好蓑衣,帶著十名虎衛出了縣舍。
雨勢不見停,漫天珠簾下視線極為模糊,倒也成了他們這一行人的有利因素。何楨年幼時曾遊歷廬江郡縣,對陽泉的地形有粗淺的瞭解,但在這大雨之下亦不敢託大,找了一個本縣的小吏帶路,去尋九**的蹤跡。
不久夜色漸濃,何楨一面警惕地查探四周,一面對縣吏道:“陽泉縣附近有幾個渡口。”
縣吏答道:“有兩處,一處在縣東,一處在縣北。”
何楨點點頭,“先帶我們去縣北。”
卻是考慮到賊眾來犯,最終的落腳點應在便於停泊的渡口處,風雨來得突然,他們或許是在渡口附近暫避。
牽招是北人,對此不太懂,只能跟著眾人行動。找了大半夜,沒有尋到賊眾的行蹤。正喪氣間,牽招突然指著遠處江岸道:“何君,看那裡!”
何楨依言看去,依稀可見有東西停在江岸附近。
“或正是賊人,我等不可冒進,暫躲於樹叢茂密的地方,靜等雨勢稍減。”何楨說道。
牽招一想也對,這地方雖然難以登陸,也不妨賊人裡有一些能在江岸處的低崖攀爬上來放風的,萬一被撞見,打草驚蛇是小,攸關性命是大。
眾人便依言躲了起來,靜等雨勢小去,能看清江中是否為賊人的船隻時馬上趕回縣舍通知許褚。
這雨來得突然,走得也很突然。
牽招、何楨等人才藏了一炷香功夫,雨突然就停了下來。更巧的是,雨停歇後不久,江岸附近的烏雲竟也快速散開,露出點點星光。
何楨、牽招定睛看去,皆是張大嘴久久不能閉合。